原以為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但最近發現,同個世界,真的有同個煩惱存在:對著一整櫃子的衣服,愁著沒衣服穿
就拿我很喜歡的一個博主@lizarudkevich來說,前幾年她也是如此。
買了一大堆衣服,錢也花了不少,但臨近出門,湊不出一身好看的衣服。即便顏值身材都在,但也和衣品掛不上鉤,對吧?
而現在,在穿搭上花的錢,和之前差不多;單品每天換來換去就只是那幾件,但衣品直接翻了幾番,典型的顯貴顯氣質。
同個外套
同個包包
是因為更會打扮?更會搭配?其實都不算。這麼多年看下來,我覺得她衣品飛躍最大的原因,就是“懂得如何分配衣櫥”!
不是亂花錢,買一堆沒用的衣服,而是知道把有限的預算,花在哪裡。
所以說,如果你也是衣服一買就後悔,買了一堆依舊找不到衣服穿,她的思路太值得借鑑了!今天就借她來給姑娘們解決解決這個萬年難題~
只要相隔五米以上,你判斷別人穿得如何,肯定不是看什麼小細節,而是看“大面積”。
只要把單件的質感提拉上來了,衣品直接能上升一個level。
所以說,面積佔比越大的單品,比如說外套、下裝,質感好不好展示得尤為清楚的,應該花更多錢投資。
而像內搭這類小面積的,版型好壞,穿在裡面也很難看出,對整體的穿搭影響不算大,少花點錢也無妨。
① 外套面積佔比大,預算高
就拿秋冬來說,外套面積佔比最大,預算也應該最高。否則即便小細節很到位,整體的質感也會被拉垮
不過,花更多錢在外套上,也不是說就是要買上千上萬的大牌,而是要挑選到更顯質感的。
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面料。只有面料好,衣服的廓形和質感才能體現出來。這也是很多正版衣服和仿版衣服最大的區別
▲左邊正版明顯要比右邊的仿版強
更顯質感,版型更好看
對於大衣來說,面料主要就是看細膩程度還有平整度。
這一點購買前從平鋪圖就能判斷個七七八八了。面料越是細膩、平整的,垂墜感和版型都更好,平鋪圖看起來也很規整
像純羊絨、羊駝毛這類,就是典型的“好面料”,細膩親膚,保暖性和垂墜感都很強,上身也很顯貴。
就是價格偏高,基本在5000+,預算足夠的姑娘可以加入。
追求價效比的學生黨,建議你們可以選擇羊毛+聚酯纖維的混紡面料。
這種面料,有羊毛的加持,摸起來更細膩,而且版型很利落。
不會像單純的聚酯纖維大衣一樣,穿上硬邦邦的,衣服的線條走向歪來歪去。
當然,一件大衣至少也得穿個三五年的,除了版型問題外,面料也得更耐磨耐穿一點。
這一點購買的時候可以在詳情頁多看看面料支數
面料支數越高的,越是緊密細膩,穿久了也不容易變型,更值得投資。
除了大衣,棉服羽絨服也是同理,都屬於“大面積”單品,得留足預算在上面。
質感好的,連續穿個幾年,都還是很保暖,不會隔了一年拿出來就很雞肋。
挑選的方法也講了蠻多次了,羽絨服選擇含絨量70%,充絨量200g左右的,既保暖,蓬鬆度也足夠,穿上厚而不腫
覺得羽絨服過於保暖,穿不上的南方姑娘,可以直接買“羽絨棉服”。相比起普通的棉服,會更蓬鬆,上身也會輕盈一些。
至於款式,我覺得羽絨服每年的流行方向基本沒啥變動,即便有什麼新設計,也是我們普通人欣賞不來的。
想要耐看不過時,挑選時還是要以簡約為主。越簡約越耐看,實穿性也更強,更值得投資。
② 下裝面積佔比中等,預算稍高
下裝也是如此,需要花點預算。
特別是褲子,質感不好,甭管你怎麼根據自己的身材去挑選、去避雷,上身依舊是腿繼續彎,胯依舊寬
這種褲子,即便你買再多,也只能壓箱底而已,倒不如花多點錢,換兩三條版型好,更實穿的款式。
質感好的,從成色到彈力、修飾性都會好上很多。最明顯的,線條更直,版型規整,褲子不會隨著腿型走。
含棉量90-95%以上的牛仔面料,或者加厚的西裝毛呢面料,很多都能達到這個效果
③ 佔比小面積單品,預算低
至於內搭、打底褲等等,“面積”佔比小,就可以退而求其次,可以少花點錢的,舒服即可。
畢竟你想想,這種每天都穿的易耗品,甭管你買多貴的,壽命基本超不過三年。
倒不如買多個顏色、款式,平時多換換,低成本就能get更多樣的造型。
真正能做到不跟風,不追求潮流的女孩子,說實話,幾乎沒有。
哪個女孩子不是”朝三暮四“的,看到新流行新風格就想嘗試嘗試。什麼athflow、克萊茵藍,棋盤格等等,很多人應該都買了吧
好看是好看,但到了明年,過了熱潮,你再拿出來穿,就總感覺emmm,好像有點過時。
所以,潮流想跟,又不想浪費錢,最折中的辦法,就是減少預算。經典款,能穿久的,買貴的;流行款,容易過時的,平價為主。
具體怎麼判斷,可以從這幾點入手:
① 流行元素越多,預算越要減少
容易過時的衣服,其實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帶有流行元素。
流行元素越多的,過時得也越快。像今年的克萊因藍、棋盤格,喜歡的姑娘不需要花多少錢在上面,買個款式嚐嚐鮮就可以。
還有像大logo,或者其它搶眼設計的,也是一樣的道理,實在喜歡,也要少花點錢在上面。
不管當下怎麼流行,一旦過了這一季,基本都穿不上,只能壓箱底
② 風格元素多,預算越要減少
除了流行元素多,風格元素越多的衣服,風格傾向越明顯,這型別的衣服也要少花點錢在上面。
啥叫風格元素?很多人看到衣服,其實都能一眼判斷出來。比如說,看到牛仔、格紋,就知道這是美式校園風
看到粉紅色,蝴蝶結,你就知道是甜美淑女風
而對於沒有任何風格元素加持的簡約款,是不是就很難判斷出具體的風格走向。
這型別的衣服,優點就很明顯,本身沒有風格可言,所以搭配什麼都不會突兀。
可以單穿,可以當內搭,利用率很高,更適合花多點預算。
總之,買之前可以先不用研究什麼面料、冷暖風等等,先從腦海裡想想,它的風格元素到底有多少。
元素少的,更百搭,可以留多點預算;而元素太多、搭配很侷限的,實用性差的,質量過得去就行。
你們應該也能發現,即便買衣服很理性了,該省省,但每個季度,難免都想添置些新的。
要怎麼在剩下不多的預算裡,實現風格多變,整體看起來有更加體面有品位,重點就在於配飾!
同樣的衣服,搭配上不同型別的配飾,風格是不是就不一樣了
甭管你穿啥,只要戴了配飾,別人也會覺得,這個人很講究
這點你看日雜就明白了,雖然穿著都很簡約,但依舊很顯精緻,可不就是因為有配飾的加持嗎!
而且不管體重身材怎麼變,衣服會穿不上,但配飾並不受大影響,實用性更強。
所以說,對於配飾,我建議你最少保留1/3預算在上面。預算本身足夠多的,配飾當然就是越高階越好。
但對於普遍預算有限的姑娘來說,也沒必要拿一大半的錢去投資大牌,預算分配上完全可以更合理一點
① 首飾類,平價款式多
像項鍊、耳飾這種首飾類的配飾,如果不是需要頻繁見客戶、出席大場合的,它就是個“點綴”的作用,平價、款式多即可。(預算足夠的話,真金白銀肯定會更保值)
不過很多便宜的首飾,都容易褪色氧化。所以在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好這一點。
喜歡買金屬款的,可以選擇電鍍K金或者鈦鋼,而不是普通的合金。
雖然這類金屬不及真金白銀來得更持久,但本身是啞光的,相比起普通的合金,更不容易褪色和氧化。
想耐用一點的,也不一定非得金屬的。
像珍珠、樹脂、琺琅都是不錯的選擇,平價而且選擇性更廣。
② 包包數量少,風格全面
至於配飾中,包包的預算最好留多一點,儘量少而精。
容量大的功能性包包、用來搭配衣服的普通包包,都要有
功能性包包其實很好理解,就是“能裝耐用”,容量足夠大,上班可以帶平板,上課可以帶書。
想休閒一點的學生黨,可以選擇帆布包;上班族或者想更正式一點的,選皮質的托特包就可以。
至於普通包包,最大的作用就是搭配衣服,能給look加分才是重點。
雖然衣服款式多,搭配也很複雜,但深究到底,無非就是冷暖兩類。冷風格的,看起來更利落簡約;暖風格的,看起來更溫柔甜美。
所以說,包包只要有冷暖兩種風格,就能搭配上所有的衣服,並不需要買一大堆。
如何判斷包包的冷暖,最簡單的就是從顏色上區分。色彩上是冷色系的,包包風格也會偏冷;相反,色彩是暖色系的,包包風格上自然就偏暖
但顏色也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對於包包來說,版型影響更大。
線條越是方正、支撐感越強的,越顯冷調;相反的,線條越柔和,看起來更軟的,也就更顯暖調。
冷暖風格各有一兩個,不就能“精準投資”,提升穿搭質感,又滿足了日常搭配需求嘛~
為什麼今天突然聊起這個話題,其實也是因為身邊活生生的例子太多了!
每次一看到喜歡的,就忍不住剁手。即便是穿起來有點勒,也想著:
“我現在是吃太飽”
“過幾天我減肥成功就可以穿上”
顏色很顯膚色黃,還會說服自己:
“我化個妝穿就不會了”
“這個可以留著約會穿”
這樣做的結果,無非就是衣服買買買,錢也花了,但壓根沒得到應有的“回報”,衣服還是經常穿那幾套,質感也沒見提升。
所以說,千萬別再繼續這樣了,買衣服,就是以當下需求為主,衣服買了就是要能馬上穿的,包包買了,就是能搭配很多套衣服了。
連現在都不能滿足,你怎麼能保證,過了個把月之後,你還覺得它好看,你就能穿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