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陽泉日報
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開始,我很慶幸自己成為教師,我深深熱愛自己的職業,活到老學到老是我的座右銘。我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更要學好心理學,給學生及時補充心理營養,是我這幾年一直在踐行的教育思路。
作為從教十幾年的教師,我更加感受到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傳授和灌輸某種外在的、具體的知識與技能,而是要從心靈深處喚醒學生沉睡的自我意識、生命意識,促使學生價值觀、生命觀、創造力的覺醒,以實現自我生命意義的自由、自覺的建構。
“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是一顆心靈感召另一顆心靈,是一個生命點燃另一個生命的力量,是人類集體心靈神秘參與的智慧活動。”每次讀到這句話都帶給我深深的心靈震撼,每次讀後都帶給我深深的思考,每次重讀都帶給我內心滿滿的能量,我感謝自己的選擇,從事了天底下最幸福的職業——教師。
以接納為起點
教育需要一個轉向,教師不能總想著如何改變和塑造學生,而是首先定位於接納,以接納為起點,從接納開始。無條件接納就是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接納學生的現狀,與學生共情,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只有接納了學生,才會有隨之而來的教育影響和知識的順暢傳授。
教師的接納要始於滿足學生內心歸屬的需要,每個學生都希望被老師關注,尤其在老師眼裡的“問題學生”,我們不能無緣無故給學生貼標籤,更不能用成績來衡量一個學生。每個學生都有他的成長週期,我們要體察學生行為動機的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心理營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要給學生改變的機會,在接納學生不良情緒時要遵循共情、傾聽、描述的步驟和方法。如此,方能取得學生信任,聽到學生的真實想法,最終尋找到解決之道,提高我們的教育境界。
接受學生“錯誤”
無條件接納的核心就是當學生做錯事的時候,當學生成績沒有達到我們期待的時候,你依然平和對待學生本身,這個也就是把人和事給分開了,我們的無條件接納就是做到對學生本人的無條件接納,能讓學生感受到更多的愛,這樣學生才會得到更多的心理營養,從而有了更多的力量。
我們有時候經常會把事和人混在一起,就會變成美麗的錯誤,教師更多的是要學會無條件接納學生人本身,對事情可以進行引導。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心理需求是不一樣的。比如,我今年帶的是一年級,學生們對待學習需要的是學習興趣,教師不能打壓學生,要讓學生愛上學習才是我們更應該做的。以前在沒有學習“心理營養”之前,我經常會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責備那些學困生,他們在學習上沒有動力,注意力不在課堂,成績上不來。教師需要的就是學會把人和事分開,因為人比什麼都重要。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正確區分錯誤,尤其是要明白錯誤的概念。錯誤是指同時具有時間、地點、人物和具體行動、描述等表達、表現出來的法定、公認、確定的錯誤內容。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學習成績不好,沒有順利升學等不是錯誤,只能說是學生人生中走了一段彎路而已,而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卻有對錯之分。
教師需要做的是接納學生,用正面管教的方式讓學生的“錯誤”變成“美麗”的回憶。
教師要改變自身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是一群有獨立思想的人。一隻手伸出尚有參差不齊之狀,何況是人。每個學生從出生那一刻就出現了差別,智商的差別、氣質的差異,加之成長的經歷、啟蒙教育的差異,就決定了這個學生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
教師需要做的是降低期待,通過了解學生的特點,採取有差異性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潛能發揮到最大。當一年級學生把“5+4”得數寫成7時,我們不能說學生笨,否則隨口一句話就會讓學生內心受挫,反感老師,產生自卑情緒,進而厭學。教師應該降低期待,讓學生重新思考,利用學具把題做對,重拾信心。對於思維能力比較差、反應較為遲緩的學生,適宜用詳細的授課方式,將每一個步驟都呈現出來,幫助他們理解;而對於反應較快的學生,應該儘可能多地給他們傳授知識。
我們需要反思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學生的自我發展之路。我們需要接納學生的現狀,讓每個學生覺得學習是件快樂的事情。即使中考失利,也能正確面對,看到學生的努力,要接納學生,讓每個學生接納自己,肯定自己,努力在原有基礎上更好地發展。
教師要做到無條件接納學生,必須從改變自己的情緒開始。如果教師無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僅憑想當然來管教學生,把怒氣撒在學生身上,會把負面情緒傳遞給學生,這樣做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要口不擇言,憤怒時學會剎住車,學會智慧解決問題。
教師的修行就是學習教育方式,對教育方式進行取捨,讓每個生命都健康成長。
本文來自【陽泉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