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公共衛生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對“全球肥胖流行病”的預防。肥胖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直接對人們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目前在我國肥胖發生率逐年增加,並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大量研究資料和證據顯示,肥胖是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更為密切。研究發現,肥胖者相對一般群體冠心病的發病率要遠高於一般者,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為高血壓、高血脂,而肥胖者不僅血壓較高,並且在血壓類似的情況下,肥胖者要比一般體重群體的血漿甘油三酯、胰島素水平、膽固醇水平更高,易發生心律不齊、心肌缺血等,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另外,在心絞痛臨床研究中,肥胖者冠狀動脈狹窄、心臟重量也與脂肪量明顯相關。
圖1:肥胖對血壓升高的綜合影響。包括神經激素改變、脂肪對腎臟的物理壓迫、腎臟氯化鈉(NaCl)重吸收增加,以及炎症代謝異常和高血壓相互作用,各種因素綜合導致腎損傷並加劇血壓升高
2021年線上舉行的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 (EASD) 年會已順利落下帷幕。而今年的年會上,許多學者釋出了“肥胖”相關的臨床研究……
EASD最新發布!肥胖者即使代謝正常,其心力衰竭的發生率也高於一般人群
肥胖(BMI≥30kg/m²)幾乎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尤其是與代謝綜合徵相關的疾病,包括高血壓、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以及血脂異常,許多學者認為肥胖透過“指導”代謝綜合徵的發生,從何致使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翻倍。
然而,許多研究發現,多達三分之一的肥胖者各項代謝指標(如血壓、血糖、血脂)均在正常範圍,關於“代謝健康的肥胖人群,其心血管疾病風險是否增加”的問題,已爭論多年,迄今為止的研究產生了相互矛盾的結果。由於先前研究的侷限性,目前尚不清楚體重和代謝狀態如何影響健康和肥胖個體不同心血管事件的發展。
在今年的EASD年會上,來自法國發布了一項近300萬人的大型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即使是代謝健康的肥胖人群,其相較於體重正常人群發生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心房顫動的可能性至少增加33%。
該研究在平均5年的隨訪期間,記錄了510 439例新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77 924例心臟病發作、391 637例心力衰竭、8404例中風和100 633例心血管疾病死亡。此外,257 287例患者發生了房顫。對該結果分析發現,代謝健康的肥胖者發生新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比沒有代謝異常的正常體重者高出22%;同時,發生心力衰竭的風險也增加了34%,發生心房顫動的可能性增加了33%。
“曾經胖過”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EASD年會上還公佈了另外一項研究,美國學者發現,與從未肥胖的人相比,“曾經胖過”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仍然升高了。
該研究分析了20 271例受試者(20~69歲)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將曾經肥胖但至少在過去一年保持健康體重的人(326) ,與體重一直健康的人 (6 235) 、肥胖人群(13 710)進行對比。研究發現,曾經肥胖的人群抽菸的機率更高,在對年齡、性別、吸菸和種族進行調整後,研究人員發現,曾經肥胖的人群和一直保持健康體重的人群患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的風險相似。但是,與一直保持健康體重的人群相比,曾經肥胖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機率是從未肥胖的人群的3倍。而目前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是從未肥胖的人群的7倍,患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的機率也高出了3倍。
簡而言之,雖然“曾經胖過”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但減重對於心血管健康仍至關重要。實際上,研究表明肥胖者透過體重控制減輕可恢復心臟結構,主要是由於肥胖者體重的減輕降低了心臟負荷,改善了心臟收縮功能和舒張功能,肥胖者隨著體重的進一步降低,可逐漸改善心臟血流動力,患者在左心室舒張期充盈得到改善後,有利冠狀動脈儲備,並減少室性異位節律發生。此外,肥胖患者控制體重可改善脂代謝以及對血液凝集和血小板的影響,能夠預防血栓的發生,降低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科學減重,才能持續維護心血管健康
2021年9月27日,Hypertension雜誌線上發表了美國心臟病學會(AHA)制定的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的減肥策略科學宣告。
圖2: Weight-Loss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減輕體重的體重管理、超重個體的營養干預以及適當的個性化體育鍛煉計劃,以提高健康水平,這三種生活方式都有可能使心血管患者受益。宣告指出,運動是有效減肥和預防高血壓及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根據目前的建議,在6個月內體重至少減少5%~10%才是臨床意義上的體重減輕,能改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歐洲心臟協會(ESC)也釋出了首份針對各種型別心臟病患者的運動和身體活動指南。該指南借鑑了現有的ESC指南,同時涵蓋了所有與心血管相關的運動研究,對所以心血管疾病高人群進行調查、風險評估和管理,以期幫助臨床醫師制定運動計劃及提供相關運動建議。
圖3: 2020 ESC Guidelines on sports cardiology and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該指南指出,針對肥胖個體,建議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耐力運動訓練,並進行三次抵抗運動。這種干預措施可導致腹部脂肪減少,肌肉和骨骼增加,體重減輕從而引起的靜息能量消耗減少,血壓降低和慢性炎症減少以及葡萄糖耐量,胰島素敏感性的改善。然而,僅運動干預對脂肪量的影響本身較小,根據一系列大型隨機對照試驗,高耐力型運動量(>225分鐘/周),才能最大化的降低肥胖個體的脂肪量。
來源:臨床前線
【來源:健康豐臺】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