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中總是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各類病人,印象深刻的,總想用筆記錄下來,今晚記錄的是今天覆診的一位特殊病人。
五十多歲的王大姐,近年一直不停的奔波於各大醫院之間,只為搞清一件事情,自己到底是得了什麼病。從很小年紀,王大姐就有些聽力問題,但是不影響生活,也就沒有在意,但是近10餘年來,王大姐聽力下降得越來越厲害,聽別人說話,還要對著口型加以猜測,聽力不行,語言表達能力也相應下降,說話也越來越不清晰了,更讓王大姐煩惱的是,近七八年來又出現了腦鳴,尤其是躺下來的時候,腦子裡嗡嗡的響聲更加嚴重,各家醫院進行了各種檢查,都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病因診斷,嘗試了各種治療方法,除了在我們醫院老年病科郭主任開的中藥還有些效果外,其他方法都收效甚微,“我到底怎麼了?我該怎麼辦?”沮喪的王大姐來診時的一句話讓筆者有些“壓力山大”,“醫生,你這裡就是我就診的最後一站了。”
王大姐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頭顱、耳內經過多次檢查,已排除明顯的器質性病變,最大的嫌疑便是頸椎。一張頸椎張口位的x片,讓王大姐的病因現出端倪。寰枕筋膜攣縮綜合徵------這是筆者給王大姐下出的診斷。什麼是寰枕筋膜攣縮綜合徵呢?先來看看寰枕部的區域性解剖。
寰枕間隙已嚴重變窄,環椎後弓與枕骨幾乎吻合到了一起。
寰枕筋膜是項筋膜的一部分。項筋膜與項筋膜淺層和深層相續,它的上緣起於上項線下緣,下部附著於寰椎後緣、項韌帶及前、中斜角肌、肩胛提肌背膜等處,並與脊筋膜相續。
寰枕筋膜
椎動脈從第六頸椎橫突上的椎動脈孔上行,穿過6至2頸椎橫突上的椎動脈孔,在寰椎後外兩側繞過寰椎進入顱底,寰椎弓上面有兩條椎動脈溝,椎動脈經過此進入顱底。
在正常情況下,枕骨大空的後側邊緣和環椎之間有一個間隙,稱之為寰枕間隙,椎動脈在寰椎椎動脈溝裡是很寬鬆的。當寰枕筋膜變性攣縮時,這個間隙就變窄了,椎動脈就會受到擠壓,影響大腦供血而引起頑固性頭暈,視物模糊等症狀,椎動脈受到壓迫,區域性狹窄,循行的血液就會產生渦流,而出現腦鳴;卡壓牽拉刺激到枕大、枕小神經,就會引起頑固性的枕後疼痛。
椎動脈穿行於環枕間隙中
寰枕筋膜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寰枕筋膜的背側,還覆蓋著斜方肌、頭夾肌、頭半棘肌、頭最長肌、頭後大直肌、小直肌、頭上斜肌、頭下斜肌、項韌帶等一干肌肉韌帶筋膜等軟組織,這些軟組織的攣縮性病變,也可導致或加重寰枕間隙的狹窄。
長期以來,寰枕筋膜攣縮綜合徵這種疾病一直未被人們所認知,因而此病多被誤診,得不到有效治療。針刀醫學創始人朱漢章教授是最早認識該疾病並進行治療的大家之一,在朱老先生編撰的《針刀醫學原理》一書中,該疾病的病因病生理及針刀治療方法系數收錄其中。但是,朱老先生的針刀直接鬆解寰枕筋膜的方法被很多醫學同行所詬病,原因很簡單,在生命中樞之上進行針刀操作,風險實在是太大了。筆者恩師易秉瑛教授也參與過《針刀醫學原理》一書的編撰,易老師出身於神經外科,深知其中的風險所在,對於該疾病的針刀治療方式堅決反對收錄,但是易老師的意見最終沒有被採納,易老師關於“該疾病如果真要進行針刀操作,只能在三甲醫院進行”的意見也沒有收錄其中。
但是,寰枕筋膜攣縮綜合徵的病因卻是實實在在的擺在那裡,我們有沒有更安全的方法進行治療呢?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筆者也一直在探索。從枕後寰枕筋膜背側各肌肉韌帶筋膜等軟組織入手,結合手法、藥物等綜合治療是筆者最常用的治療方法。
就王大姐的病證而言,筆者採用的治療方法就是對項韌帶起止點,頭後大小直肌、上下斜肌、頭半棘肌、頭夾肌起止點進行小針刀鬆解後,再輔以手法和中藥,術後第二天,王大姐電話告知,她的聽力提高了,能夠聽到微波爐的聲音了,說話也流利了很多,術後三天內,腦鳴基本消失,但第四天又有腦鳴出現,但聲音小的很多,今日是術後第六天,王大姐便急不可耐的又來進行針刀的第二次治療了。
我是威海市中醫院針灸八科全科醫生宋國政,“中醫為主,西為我用”的全科思維,是我們科室的專業理念,“各類針具、手法、中藥、艾灸、理療相結合,身心一體化”的中醫綜合治療方法,是我們的主要治療手段,“急慢性頭痛、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肩周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痛風、脊柱源性疾病、周圍神經卡壓綜合徵、帶狀皰疹及後遺神經痛、面癱、三叉神經痛、關節積液、足跟痛、腱鞘炎、網球肘、急慢性軟組織損傷”是我們針灸八科的重點十六大病種,“以療效為先,與中醫同行”,我們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