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記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自古以來,人們在飲食上都講求合理、均衡。把好“入口”關,做到合理膳食,均衡營養,才能保障人體健康,生活質量良好。
合理膳食。一個人透過飲食獲取自身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和能量,維持自身的健康。合理膳食,能夠提高人的健康水平,預防及至控制疾病的發生、發展,對兒童的健康成長,老年人的延年益壽,都十分重要。合理膳食,一是食物的結構合理。有主食,有副食;有肉類,有蔬菜;有固態,有液態。二是時間分配合理。早、中、晚餐的分配上,倡導早餐吃飽,中餐吃好,晚餐吃巧(吃少、吃清淡)。三是烹調合理,製作食物的原材料,新鮮、無毒、無害;製作過程中,儘可能保持原材料中各種營養素的丟失,少炸制,少醃燻。同時,注重食物的外觀形態,用色、香、味刺激飲食者的個人食慾,增強食物的美感,食之過程中的快感。四是順應天時,與四季和時令相合。《內經》說:五臟更始,四時循序,五穀乃化。五是與個人體質相合。每一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攝入的食物也就不一樣。有的屬於脾腎陽虛,有的屬於氣血虧虛,有的屬於膽胃上逆,你得區分不同體質,依照自己身體的症候,結合自己的體型,在攝取食物時,做到均衡、有度,有舍、有得。
均衡營養。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不吃不喝,餓得慌。吃飯是人維持生命有機體的第一要務,如何吃,怎樣吃,成為人們的一種時尚。飲食最忌胡吃海塞,以果腹為要。首要的要做到結構合理,即:主雜配合,肉菜合理,幹稀搭配。依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金字塔結構,一個人的飲食結構中,應當包含穀類 、薯類、水等主食,蔬菜、水果等副菜,畜禽魚蝦蛋等主菜,以及豆類、奶類,油、鹽等類別。處於金字塔最底端,也就是一個人飲食結構中,攝取最多的應當是主食,最少的是油鹽。一日之中,鹽的攝取量大致應當在6克左右,油的攝取量為25-30克。《黃帝內經》雲:謹合五味。強調多樣化的飲食,使人體獲得全面而充足的營養物質,以滿足生命活動的各種需要。偏食、怪食,給人體帶來的是營養失衡、健康不利。
攝入有度。人體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碳水化合物等的攝入量必然有量,超過量的範圍,就過度,給人體就會帶來傷害。“不飽就是卻病方”。近年來,因飲食不當導致的肥胖,血壓、血脂異常等病症,已成為我國國人的主要健康殺手。病從口入,這是有道理的。要讓自己有健康的身體,必須首先管住自己的嘴。同時,攝入食物要做到定時、定量,溫度適宜,細嚼慢嚥。這之中,定時、定量尤其重要。一日三餐,到時間就得吃,即使沒有食慾,也得吃一些東西,形成條件反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時段,對食物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攝入的食物量也就應當不一樣。所謂過猶不及,過量或過少都不是正常的食物攝入量。一些人尤其是年輕人,倚仗自己身體條件尚好,暴飲暴食,菸酒、無糖飲料攝入無度,給自己的身體,尤其是胃腸、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埋下無窮的隱患。《內經》說:膏梁之變,足生大疔,受如持虛。過食肥美油膩的食物,會使人增加疾病的風險。
備註:文中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