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道德經》有言:“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人生就是一個過程,爭來爭去,爭個什麼?懂得知難而退,不是軟弱,而是換一種方式活下去。
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那些不爭的人,往往活得更好。
02
古時候,堯帝去巡視邊疆。
守護邊疆的人說:“聖人,請接受我的祝福吧。祝福聖人長壽;祝福聖人富有;祝福聖人多子。”
堯帝說,都不要。
隔一會,堯帝接著說:“孩子多了,令人害怕;錢多了,也是煩惱;長壽的人,會受到屈辱。這些東西,培養不了德性。”
任何時代,兒女多了,是家庭的負擔,並且兒女長大了,為了家庭的財產,互相爭執,作為父母,真的很害怕這樣的事情發生。尤其是高高在上的人,兒女們為了爭奪父母的地位,鬧得不可開交。
三國時期的曹丕,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逼著兄弟曹植七步之內賦詩一首,否則就加以治罪。
手足相殘的事情,誰忍心看到呢?
錢多了,花不完,就成為了負擔。兒女們會惦記父母的錢財,因此變得好吃懶做;外人會眼紅有錢的人,暗中算計;親戚朋友會因為爭奪錢財,鬧得不可開交。
錢啊,夠用就好了,不要因此滋生了慾望。
一個年紀特別大的人,兒女都過世了,自己還健在,就只能依靠孫輩了。可是,孫輩的人,無法像兒女那樣孝順,難免有怨言。
年紀特別大的人,因為長期有病痛,也是痛苦的。看著兒女們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心中不是滋味。
不要活萬萬年,能夠順其自然地老去,就好了。
因此,堯帝說的話,不無道理。
守護邊疆的人對堯帝的話,一點都不滿意。他說:“我以為你的聖人,沒有想到,你就是一個君子而已。兒女多了,讓他們有自己的崗位,靠自己去賺錢,個個有出息,怕什麼呢?自己的錢多了,就可以去佈施,哪有什麼煩惱?長壽的人,就像閒雲野鶴一樣活著,隨遇而安,哪有什麼侮辱?”
常言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堯帝心中的困惑,被一個普通人解開了。
其實,每一天都很快樂,只是我們過於計較,私心太重,因此弄丟了。
03
這一生,越不爭,越有福氣。
其一,不爭兒女多少,只要兒女有出息,以一當十。
做人,對兒女要心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作為父母,生兒生女都一樣,不要想著他們長大了會如何爭執。
兒女個個都有了工作,忙個不停,哪會天天惦記著父母手裡的那些東西。關鍵是,父母要引導他們去學點什麼,找到人生的方向。
當然,也不要和周圍的人比“兒子多”。數量多,不如質量高。
其二,不爭金錢有多少,只要學會分享,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做人如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商人,因為生意上的事情,很痛苦。他去請教禪師,希望得到點撥。
禪師請商人進裡屋喝茶。
不知道是禪師老眼昏花,還是屋裡光線太暗。茶杯裡的水滿了,禪師還在一直倒水。茶水溢位來,桌子上有了,地上也有了。
商人說,滿了。
禪師說,哦,滿了。
一句話,讓商人頓悟——從此,他樂善好施,讓利於人,生意越來越好,口碑也更好了。
把利益讓給別人,看似輸了,其實是最後的贏家。即便真的沒有得到利益的回報,內心也會變得豐富而安靜,從未虧損什麼。
其三,不爭朝夕,好好活著,隨遇而安,生死有命。
老子說過這樣一句話:“草食之獸,不疾易藪;水生之蟲,不疾易水。”
吃草的動物,不會因為更換了草地,就失去了胃口;水生的蟲子,不會因為去了另一個池塘,就失去了快樂。
外界那些小小的變化,根本就不要在乎。天地萬物,都有生存的辦法,哪能走投無路呢?
世界之大,不會沒有容身之處。只是,我們太挑剔了。
在小城市裡的人,希望自己能去大城市裡立足;腰纏萬貫的人,希望自己成為世界首富,去國外最美的地方定居。
哪裡,才最適合生存?告訴你,世界各地。
當一個人不在乎年齡,能夠適應任何一塊土地的時候,就真正好命了。
不爭兒女,不爭金錢,不爭環境,不爭時間,按照規律去做事,總是樂善好施,命運自然就富貴了。
04
結束語。
《運命論》裡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當你與別人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你就是大家眼裡的“仇人”,以後沒有辦法相容;你和金錢較真的時候,口袋裡再多的錢,你還是窮人;你抱怨命運不公平的時候,好心情都弄丟了,社會也會把你遺棄。
人生,最好的狀態,沒有固定的模式,也不需要太多的物質。
泉水湧出來了,你就開開心心地喝水;泉水乾涸了,你就努力掘進;起風了,就展翅高飛;沒有風的時候,就煽動翅膀——擁有這樣的為人處世的態度,一切都順風順水了。
生活圈,不是戰場,而是享福的地方。
世事無常,不爭即安。
心有多靜,福有多深。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