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高考改變一生,古有科舉制任用人才。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透過層層考試來選拔人才,官員的制度。科舉制度作為中國歷史上一種重要的選官制度,它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士族地位的壟斷,使得平民百姓家的子弟也有逆襲的那一天。
但這看起來是個平等公平的機會,人們可以透過知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為受人敬仰的官員。但和現在的高考一樣報名參加科舉也是有條件的。現在的高考只要你是高中生就可以參加高考,而古代很多人都是不能參加高考的。比如:女人、冷籍、捕快、戲子、乞丐、奴隸等。那為什麼這些人不能參加古代的高考呢?這其實在古代大有原因的
古代女人為什麼不能參加科舉考試?
在古代,因為人們的思想限制,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女子是不用去讀書的,因此也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說法。古代的規章制度使得女人無緣科舉考試無緣做官,使很多有文化的女子無法實現她們的理想抱負。
女人不被允許參加科舉是整個封建社會的共識,這源於男權社會意識的強大。在古代,女人被看作是男人的附屬,同等階級裡,男人的地位高於女性,這是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和男權社會穩定的根基。就算一代女皇武則天在她掌權期間也僅僅是做了個試點讓女人參加科舉。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中國曆代的科舉並沒有禁止女性參加,而是沒有明確女性可以參加。有人或許會說,法不禁止即可為,可是法律管的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寬。
與其說是女性“不被允許”參加科舉,莫不如說是在古代中國女性受教育權被剝奪的情況下,這些女性“不能”參加科舉。古代女性受教育的目標是相夫教子,因此大部分女性在起跑線上就被剝奪了同男性一起競爭的權利,而這種被作為政治正確的女性歧視觀延伸至科舉考試中,女性的科舉資格先天被剝奪的情況也就順理成章了。
古代捕快為什麼不能參加科舉?
因為古代的捕快不像我們在電視劇裡看到的那樣好,很多人以為捕快不就是我們現在的公務員警察嗎?其實完全不是,古代最早都沒有捕快這一個稱呼,一直是叫官府裡面的衙役,而且他們其實有很多不同的職能,有些就像我們電視劇看到的那樣是在官府裡面喊威武那些人,還有就是做一些苦差事,負責站堂和對犯人行刑,有些就是負責外勤去抓捕犯人,收集證物貼上告示等一些活。捕快在古代是低賤的職業,是被人看不起的,一是因為跟罪犯打交道,不吉利。二是會欺壓百姓,幹些敲詐勒索的黑心事。在百姓的口碑中並不好。最重要的是古代那些上層階級的人認為:捕快參加科舉簡直是有辱斯文,拉低官員隊伍的身價。
古代冷籍為什麼不能參加科舉?
在清朝,科舉中就有“冷籍不得入試”的規定,“冷籍”是的意思是指,往前三代家族中沒有人做過官,或者三代中沒有人獲得過秀才或者舉人的身份的家族。其實這個制度是非常影響當時窮苦人民翻身的機會的。這是一個惡性迴圈,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上層社會天天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底層人民機會沒有機會改變命運。
張謇5歲已經可以完整無誤地背誦《千 字文》,於是父親將他送進私塾讀書。但是張家祖上三代沒有人獲得過功名,也就是所謂“冷籍”。當時科舉規定“冷籍不得入試”。為了取得應試資格,張謇15 歲時由他的一位老師宋琛安排,結識了鄰近如皋縣的張家。張家同意張謇冒充自家的子嗣報名獲得學籍。16歲,張謇考中了秀才。但是從此如皋縣張家開始用冒名一事來要挾張謇,連續索要錢物,最後索性將張謇告上了公堂,要求得到一筆高昂的酬金。這一場訴訟延續了幾年,令張謇十分狼狽,家道也因此困頓下來。幸而張謇的老師們愛惜他的才華,為他四處斡旋。當時的通州知州孫雲錦 也出面為他調解,將此事上報給江蘇學政,繼而上書禮部。直到張謇20歲時,此案終於告終,禮部同意張謇重填履歷,撤銷控案,恢復通州原籍。
古代戲子為什麼不能參加科舉?
古代的戲子有點類似於今天的職業藝人。但封建社會戲子是比平民身份還要卑賤的最底層的社會群體,如同古代達官顯貴家中的奴婢一樣,戲子們不但沒有人身自由而且沒有上升渠道,所以他們的命運比較坎坷,結局也非常悽慘。特別是男性戲子,不僅自己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終生不得當官為仕,而且其後代也被剝奪了參加科舉考試的權利。民間素有“娼妓無情,戲子無義”的說法,更是將戲子和娼妓並列,但娼妓尚有從良的機會,而戲子終身難以擺脫,由此更可看出戲子在中國古代是非常不受待見的。
唐代的戲子,作為專業從事表演的人員,他們在古代和婢女、娼妓、乞丐、惡棍、剃頭師傅、當鋪從業人員、灶頭廚師、澡堂從業人員、木匠等人員共同被稱作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處於社會金字塔的最底層,被視為賤民,是專門供達官貴人娛樂消遣之用。
古代的社會價值觀崇尚的是皇權,社會階級有著很強的劃分,”士農工商”天下人都把當官作為最榮耀的事,科舉給了他們通向成功的機會。但對於以上這些人來說,他們被排除在科舉體制之外,無法成為社會的精英階級,所以他們中有些人為了後代子孫能夠改變命運,衣錦還鄉,一定是會換過一份職業,讓子孫能參加科舉,成為人上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