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白 翻看華緯科技的新聞照片,大多數人都能輕易地一眼看到金雷。
他面板白皙、戴著眼鏡,在這個已經有40餘年歷史的製造業公司裡,1988年出身的他,儘管在一眾人中略顯年輕,但他已經掌舵了這家公司將近10年時間。
華緯科技的主業是彈簧的研發和製造,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民營彈簧企業。1975年金雷的父親金章校踏入這一行業,從1986年諸暨市鋼板彈簧廠第七車間,到後來1998年成立諸暨市金晟彈簧有限公司,再到2009年正式更名華緯科技,直到今天,這家公司一直耕耘在彈簧領域。
彈簧作為工業製造和汽車製造的基礎零配件行業,廣泛應用於汽車、火車乃至各種機械裝置上,儘管在製造業總體規模中佔比不大,但卻是一條完整產業鏈的基礎和底座。
不過,對於這樣領域的公司,大多數人都會容易有一些刻板印象:無趣枯燥的流水車間、品牌的代工工廠、遠離這個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所熟悉的所有前沿浪潮。
但如果跟金雷進一步交談,人們會發現,這是一家由他以下都極為年輕化的公司。這種年輕化不僅體現在管理層的平均年齡上——根據金雷的介紹,公司董事會成員大多數與金雷年齡相仿,更體現在數字化在這個傳統制造業的深入至毛細血管的滲透上:早在2001年,華緯就在推動無紙化辦公,如今,華緯科技90%的裝置已經安裝了裝置感測器。在金雷的手機釘釘APP和工廠的車間數字大屏上,從原材料入庫開始到產品生產的合格率乃至售後投訴情況,都能夠實時顯示。金雷說,這在全行業也是非常前沿的嘗試。
除此之外,在製造業來看,這是一家研發人員佔比不低的公司。研發及技術人員127人,佔公司總人數15.16%。
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專訪時,金雷對我們說,他極為關注社會上的新興事物,一些流行話題他都信手拈來。這家總規模在6億左右的公司董事長有問必答,沒有公關話術和官方回應,除了有時候他會收不住彈簧領域的專業術語之外,與他的對話並不費力。
自大學畢業就進入華緯,從基層工作到臨危接班,金雷說在這一過程中,他並未遭遇其他“二代”們遇到的一些阻力,相反,老師傅們給予了他大量的支援。
而今天的華緯,在金雷的帶領下,也正在探索一條更前沿的道路:他們退出了彈簧低端市場的競爭,把研發彈簧技術作為更重要的業務。
這種轉型的一個階段性成果是:他們建立起了國家級彈簧實驗室,入選了2021年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
接班與傳承
時間拉回三年之前。
金雷像往常一樣來到辦公室開啟郵箱,一封來自法國的郵箱吸引了他的目光。那是一家全球頭部汽車零部件客戶發來的產品測試通知。華緯科技花了三年時間投入研發的一款彈簧,通過了其產品測試。
2000年,公司第一臺數控電腦卷簧機投產。對進口剎車彈簧進行了科研攻關,製造出了功能與進口產品完全相同的國產剎車彈簧,改寫了剎車彈簧必須進口的歷史。十餘年後的這封郵件,對於華緯科技來說,意味著他們真正進入了全球主機廠商的視野。而對於中國製造來說,這意味著,在彈簧領域,華緯邁出了從中國製造到中國研發的關鍵一步。
多年前的暢銷書籍《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裡德曼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他對於當下中美關係的理解,在他看來,根源是所謂“淺層產品”(shallow goods)和“深層產品”(deep goods)的矛盾。
而以彈簧行業為例,淺層產品就是我們學習國外的彈簧製造技術,複製一個類似的國產版本;而深層產品,則是對於行業的發展變化有定義權的那一類,而後者,需要的是大量持久的研發投入支援。
在華緯,希望把未來聚焦在專注研發,是能夠找到路徑傳承的。金雷的父親金章校最早的身份,就是彈簧生產線上的工程師。
2011年,由於父親因病去世,剛剛大學畢業的金雷就接過了這家公司。不過,到了金雷這裡,對於這種理念傳承,大學學的是工商管理的他,也有了一些新的探索。
鋼絲做成一個高品質彈簧,其中卷簧是最為關鍵的環節。為了讓這個環節的工藝沉澱下來,讓新人也可以輕易上手。管理學專業畢業的金雷想過很多辦法,透過三維掃描、成像重疊等方式,最後,他想要讓老師傅寫了一個“小本本”的工藝經驗,廣泛複用。
但金雷並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彈簧屬於三維成型產品,準確除錯程式,需要對產品高度熟悉,也需要熟練掌握系統的操作。
如今,他在思考的是如何把老師傅的工藝經驗,形成數字化的作業指導手冊,讓產線工人遇到的每一個產品問題,都能在手機上一鍵查到解決方案。
此外,鋼絲在做成彈簧的過程中,由於訂單變動、報工不準確、材料計算不準確等問題,容易造成生產過多積壓庫存。
金雷說,“管理上應該是每年減少庫存,但我們庫存反而增多了,這是生產柔性不夠、資料不準確造成的”。如今,華緯科技位於紹興的總部,擴建了一個7000多立方的倉庫。
前兩年,金雷曾經參觀福特豐田生產線,發現主機廠商可以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做不同產品,精準完成不同零部件的配合。如果彈簧產線也能實現這樣的柔性生產,將會大大減少庫存,甚至做到零庫存。
但很快,金雷發現再先進的主機廠生產商,產線經驗也無法複製到彈簧生產上。主機廠通常有衝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工藝,而一根彈簧的生產,有十來道生產工藝,只為生產出一根輕量且高彈性的彈簧。
華緯科技開始直面痛點,開啟了一場創新實驗。
為了讓生產環節的資料更準確,華緯科技在釘釘上透過“拖拉拽”搭起一套工時結算流程,拉通報工資料、材料資料、計件資料,讓生產環節變透明,按照訂單數量精益生產,成為產線提效、減輕庫存壓力的好辦法。
“數字化車間的建設,也使公司產品質量有了質的飛躍,並得到美資天納克、法國克諾爾、中國一汽紅旗等客戶的認可。”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數字化之後,公司生產效率提高20%、能源利用率提高10%、運營成本降低20%、產品不良品率降低20%。
數字新嘗試
開啟華緯科技官方主頁,同樣會發現他們極為緊跟時代的浪潮。
這家公司在今年八月就披露了產品的碳足跡報告,隨後還很快更新了溫室氣體排放資料報告。事實上,早在2001年,華緯科技就開始採買ERP實現辦公的無紙化。
但是無紙化嘗試很快遭遇了挑戰,因為生產訂單的流轉、產品的出入庫,仍然依賴人工統計。
資料採集是生產中一大痛點。以熱處理環節為例,一個工件進入熱處理環節,需要60多分鐘出來,工人需要人工計數,填入表格,而這個資料往往不準確,無法實現自動計數。一旦統計過多,直接影響庫存成本。
金雷說,他認為現在最理想的計件是沒有人干預,數字化就是要儘可能讓人少參與重複、繁瑣的工作,減少人工填寫的過程。
除了“低碳嘗試”,金雷還在思考一些更前沿的問題。
2014年,在他接班三年後,他就毅然選擇耗資4000餘萬建成了全自動彈簧生產線,開始嘗試“機器換人”。不過,目前在出庫環節,目前工廠仍然依賴人工在高危貨架上找貨,未來,華緯科技希望建立智慧倉庫系統,完成入庫掃碼、智慧發貨流程,讓人用手機操作,就可以實現智慧發貨,而不再需要在高危貨架間跑來跑去。
當然,這種嘗試的另一面是,對應的高階技術工人的缺乏。以和彈簧製造相關的工業機床製造領域為例,來自人社局的相關調查顯示,到了2025年,中高檔的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相關領域的青年人才缺口將高達450萬。
製造業的振興,需要很多天時地利條件。但就企業來說,按照德國吉森大學博士趙向陽的研究,德國的隱形冠軍,其研發強度一般在6%左右,研發資金的中位數一般在2000萬歐元左右,而且在此之前已經持續投入了至少30年以上,積累了大量的專利和技術訣竅,佈局了密不透風的專利防禦體系。
而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觀察華緯,會發現一些類似的地方。金雷透露,目前華緯每年的研發投入佔比是5%左右,這家公司在彈簧領域已經有40餘年歷史,如今擁有120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發明專利。
當管理學界還在津津樂道於德國和日本的那些細分領域的百年隱形冠軍們,在中國的長三角,這位85後的企業家,征途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