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今年新上市的18家科創板新材料公司乘著資本東風,在新材料領域動作頻頻,惠及電子資訊、生物醫療、汽車工業等眾多下游產業。
收入漸豐
智研諮詢釋出的《2021-2027年中國新材料產業競爭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隨著在智慧製造、電子通訊、新能源等諸多領域實現突破,中國新材料行業規模今年有望突破7萬億元。
近日,廈鎢新能公告,公司擬與雅化鋰業以及滄雅投資在四川省雅安市設立合資公司,分期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磷酸鐵鋰專案,總投資約9.27億元。其中,首期建設2萬噸磷酸鐵鋰生產線並計劃於2023年4月投產。此舉標誌著廈鎢新能在正極材料方面正式涉足磷酸鐵鋰材料。
鋰電池和高鎳三元電池等儲能裝置的發展,對上游磷酸鐵鋰等正極材料的需求大增。今年以來,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大幅上漲,在成本的帶動下,動力型磷酸鐵鋰價格也隨之快速上行,均價從1月的3.9萬元/噸上漲至近期的9.3萬元/噸左右,漲幅高達138%。
2021年前三季度,廈鎢新能實現營業收入103.13億元,同比增長98.59%。公司表示,其生產的高電壓鈷酸鋰及高效能動力鋰電池用三元材料,配套用於ATL、松下、比亞迪及寧德時代、中航鋰電等國內外多家知名電池廠商的產品。
“我們致力於把納微科技打造成微球領域的‘隱形冠軍’。”納微科技董事長江必旺表示,公司注重在核心產品、關鍵節點上的研發,以“小而精”的高科技產品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納微科技生產的高效能微球材料應用於胰島素等生物製品類藥物生產當中,展現出微球材料特有的競爭力。目前,納微科技市值已超350億元。東吳證券認為,納微科技是目前世界上少數幾家可以同時規模化製備無機和有機高效能奈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
綠色漸濃
在上述18家企業當中,動力電池相關企業佔近四分之一。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頭部企業湖南裕能的IPO申請也在受理中。
“公司超高鎳正極材料產品目前處於噸級送樣階段。”振華新材表示。2018年至2020年,振華新材的高鎳三元正極材料收入年複合增長率約為850%;2021年前三個季度的收入呈現梯級增長,分別實現收入1.96億元、4.68億元、6.10億元。
“在鹽湖提鋰領域,唯賽勃的納濾膜具有很多優勢。”唯賽勃董事長謝建新表示,公司採用的膜法提鋰操作簡單、生產週期短、鋰回收率高,也更加綠色環保。公司的膜產品已成功應用於青海的部分鹽湖提鋰專案。
海優新材主要從事特種高分子薄膜研發、生產和銷售,2020年公司光伏膠膜的有效產能全球份額超過10%。藉助登陸科創板,公司在光伏產業鏈中游進一步擴張。浙商證券預測,公司各基地全部達產後膠膜產能將提升到6億平方米,市佔率有望超過20%。
成長漸佳
對於科創板上市公司而言,其更擅長在技術上尋求新突破,以提高競爭力。科創板“高效能纖維第一股”同益中在2000年成功研發出我國第一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市場,公司將技術著眼點放在研發新型紡絲工藝、無彎曲高效能織物、低蠕變產品以及超輕、超軟防彈防刺製品等產品。
“同益中深耕塑化行業近20年,積累了上千的案例庫,可為客戶提供貫穿全流程的專業技術解決方案。”東吳證券認為,同益中能夠有效挖掘下游客戶痛點並提前介入,藉助其技術和服務等方面的優勢,提升供應鏈整體效率。目前,同益中的下游終端品牌商包括華為、VIVO、小米、比亞迪等眾多有影響力的企業。
憑藉新材料方面的優勢,新銳股份將業務延伸至下游工具行業。目前,公司生產的鑽頭廣泛應用在國際國內的大型礦山,江西銅業、包鋼集團、首鋼集團、鞍本鋼鐵集團等都是公司的客戶。
“我們現在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展合作金屬陶瓷專案。”新銳股份董事長吳何洪透露,這一產品在切削領域有望替代硬質合金,成為更經濟的新材料,也有望成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隨著技術、市場的不斷突破,2021年科創板新上市的新材料企業,有望交出令投資者更滿意的業績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