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群體中,常會聽到心律失常,可很多人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其實,心律失常就是心動規律和頻率異常,在臨床上一般會表現為心動過緩或者心動過速。而我們日常所說的抗心律失常藥特指的是治療心動過速的藥物。對於心動過緩,一般合用異丙腎上腺素或者阿托品類藥物治療,在此不作詳解。
45歲的聶叔,就是一名心律失常患者,同時還查出高血壓、心力衰竭等。在體檢查出心律失常後,感覺體檢中心不是很靠譜,於是專程到了市人民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結果證實,心動過速。這可不能忽視,嚴重的話是可能導致死亡的。於是他選擇謹遵醫囑,開始使用藥物。
其實,抗心律失常藥有很多種,但按作用機制來分,可以分類四類。第Ⅰ類就是鈉通道阻滯劑;第Ⅱ類是β受體阻斷劑;第Ⅲ類是鉀通道阻滯劑;第Ⅳ類是鈣通道阻滯劑。每一類藥物,還有很多種藥物。
抗心律失常藥應該選擇哪一種呢?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主要為鉀通道阻滯劑和β受體阻斷劑。鉀通道阻滯劑的代表藥物有胺碘酮、索他洛爾、多非利特、伊布利特等。其中,胺碘酮是患者最熟悉的藥物了。它能選擇性地擴張冠狀血管,增加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量,減慢心律。對於伴有左心室肥大、心力衰竭、冠心病的患者,胺碘酮常作為首選藥物。值得注意的是,胺碘酮的結構與甲狀腺激素相似,而且還含有碘原子,可能影響甲狀腺激素代謝,所以患者需要謹慎用藥。
58歲的周叔就因為自己甲狀腺功能異常,在服用胺碘酮後,症狀加重。開始還以為是心律失常導致的,結果在諮詢醫生後,才知道是藥物胺碘酮所致。單從胺碘酮這名字上就知道,藥物的成分中含有碘,所以對於甲狀腺功能異常的患者,一定要在諮詢醫生後,才可服用。
另一種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就是β受體阻斷劑,約佔所有抗心律失常藥物數目的一半以上,地位顯赫。這類藥物能夠降低血壓,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所以在臨床上常被用於治療高血壓、心絞痛和心律失常等。
常用的藥物透過細分,可以分為非選擇性β受體阻斷劑、選擇性β1受體阻斷劑和α、β受體阻斷劑。非選擇性β受體阻斷劑主要有吲哚洛爾、納多洛爾等。而選擇性β1受體阻斷劑主要有美託洛爾、倍他洛爾等。在臨床應用中,醫生髮現單純的β受體阻斷劑因血流動力學效應,可能使血管阻力增高,從而影響高血壓的治療。所以藥物研發人員構造了對α、β受體都有阻斷作用的藥物,如拉貝洛爾、卡維地洛和塞利洛爾等。
聶叔是一名高血壓患者,同時還是一名有症狀的心力衰竭患者,所以醫生最終給他推薦了卡維地洛,一種α、β受體阻斷劑。
總之,對於抗心律失常的藥物,患者一定要謹遵醫囑,切勿看著藥品說明書,私自亂用藥。
抗心律失常藥是一把雙刃劍,可以防治心動過速、過緩或心律不齊,同時也可能導致心功能惡化,導致心律失常,所以患者在使用此類藥物時,一定要格外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