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病例,39歲男,糖尿病、脂肪肝已3個月,平常口乾,喜熱飲,夜尿多,睡眠不好。舌淡紅,苔薄白膩,舌苔部分剝脫,舌體稍大。
處方:
黨參、山藥、黃柏(鹽水炒)、砂仁、炙甘草,水煎服,每天1劑。20劑後血糖得到控制,90劑後脂肪肝消失,血脂恢復正常。
所用方為固元封髓丹,為封髓丹加黨參山藥而成。
封髓丹最早見於元代許國禎編纂的《御藥院方》“補虛損門”中。
原文:“封髓丹:降心火,益腎水。黃柏,縮砂仁,甘草。
上藥搗為細末,水煮麵糊稀和丸如桐子(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用蓯蓉半兩,切作片子,酒一大盞,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濾去滓,送下,空腹飯前服。”
後來火神派名家鄭欽安去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之蓯蓉,取前三味收錄於《醫理正傳》,方名同樣。
組成:黃柏,砂仁,炙甘草。
鄭欽安在臨證中體會到:本方調和水火,治一切虛火上衝。
虛火上衝,元陽上越,以炙甘草固守心肺脾胃,收斂並阻止虛火作亂。再以砂仁導五臟精氣歸元。
為防其再次浮越,以苦寒之黃柏補腎水,不僅上濟於心(心屬火),令水火相濟,還因腎水充足而徹底阻斷虛火產生。
具體來說,
黃柏,苦寒沉降於腎、膀胱、大腸經。長於清瀉下焦溼熱,瀉火解毒,尤能制腎經過於旺盛之火。
腎為水髒,主藏精,若火勢太過,蒸騰腎水,容易造成盜汗,尿頻等多種問題。黃柏將這個亂竄的火壓制下去,可補腎水之不足。被金元名醫朱震享視為大補腎水之物。
砂仁,其性香而能竄,溫而不燥,升散可行氣調中,醒脾開胃,凡是溼阻、氣滯所致之痰飲瘀濁,脘腹脹痛等脾胃不和諸證皆可用,尤對寒溼氣滯適宜,能宣通陽氣,散出寒氣。
又能和五臟之精,引陰陽和合之氣歸於腎,在本方之固元封髓丹則是將虛火從上往下歸根。以大於黃柏的用量,在黃柏大補腎水之後通腎氣,潤腎燥,固元陽。
炙甘草以甘平之性,調和上下,且以甘和黃柏之苦,苦甘化陰。
再以甘和砂仁之辛,辛甘化陽。由此陰陽化合,水火既濟,心腎相交,達到封髓(腎生髓)不亂動之功。
被清代官修醫書《醫宗金鑑》贊為“固精之要藥”。
而鄭欽安則指出其治一切虛火上衝,如牙疼、咳嗽、喘促、面腫、喉痺、耳腫、面赤、鼻塞、遺尿、滑精諸症,屢獲奇效。
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等病症,根在於脾腎陽虛,標在於氣鬱、痰飲、瘀血、溼濁等。
比如脂肪肝之脂肪,正是痰溼、水飲、溼濁之類。
脾虛則水溼運化失司,腎虛則氣化不利,最終水溼蓄積為病。
並且,亦有外傷或久病瘀血內停,肝經氣機不暢,而使有形之物,滯於肝臟。
砂仁除了常見的入於脾腎消痰溼濁液,還因其性溫和,宣暢三焦,能入肝舒達肝之不平氣,甚至能理氣安胎。
在固元封髓丹中,加上山藥,且用量最大,取其甘平,滋陰又利溼,滑潤又收澀,補肺補腎兼補脾胃,能以氣陰雙補的姿態收納浮陽,運脾固攝,使津液得以正常生成輸布及代謝,避免痰溼瘀濁阻滯為害。
黨參則健脾肺補中益氣,鞏固根本。多味合用,共同固元封髓,得治文章開頭所述病例之病症。
提醒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