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解悟系列――解悟《道德經》第六十六章
原文: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解: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百川河流所匯往的地方,是因為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夠成為百川之王。因此,聖人要領導人民,必須用言辭對人民表示謙下,要想成為人民的表率,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後面。所以,有道的聖人雖然地位居於人民之上,而人民並不感到負擔沉重;居於人民之前,而人民並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樂意推戴他而不厭棄他。因為他不與人民相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悟:欲上則下,這一章又一個無有相生相變的開展說明。
國學解悟系列――解悟《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原文: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解:天下人都說,“道”太廣大了,大到不像任何具體的東西。正因為它偉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體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個具體的事物,那麼“道”也就顯得很渺小了。我有三種寶貝,是應當永遠持有珍重的:第一件叫做慈耐;第二件叫做儉樸;第三件是不敢居於天下人的前面。有了這慈耐,所以能做事就會有信心和勇氣去做好它;有了儉樸,所以能讓自己的積累大而廣;有了不敢居於天下人之先,所以能不去觸碰一些自己還未了解的風險,事業才能細水長流。現在丟棄了慈耐而追求一時衝動式的勇武做事狀態;丟棄了儉樸而追求大方無儉的處事方式;捨棄謀而後定而追求先戰而後求勝的做事方式,結果都是走向死亡的。慈耐謀而後定,用來征戰,就能夠勝利,用來守衛就能鞏固。天要援助誰,就用柔慈耐敏來保護他。
悟:茲的意思是草木茂盛,茲與心合起來的意思是“心”能與繁雜的事情共存無礙。也就是有耐心並有以此耐心處理好任何事情的信心。正是有這個信心,人做事情就不會縮頭畏尾,所以叫勇。道的無有之變,莫能知莫能見,所以無慈無儉是不可能掌握得了的,更加不用說那敢居於天下人之先的先戰而後求勝的匹夫之勇了。
國學解悟系列――解悟《道德經》第六十八章
原文: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解:善於帶兵打仗的將帥,不逞其勇武;善於打仗的人,不會輕易被激怒;善於戰勝敵人的人,不與敵人各自露出自己的長處強對強對抗;善於用人的人,對人總是表示謙下。這叫做不與人爭的品德,這叫做運用別人的能力,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悟:《孫子兵法》中說道: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人做事要知道自己爭之處和不爭之處。這才會符合自然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