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假期的第一天,說起中秋節,自然跟“月亮”脫不開關係。每個人從小便聽著關於月亮的故事長大:傳說嫦娥是上古時期天帝的女兒,后羿的妻子,服用不死之藥後便成仙,居於月亮中的廣寒宮……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2007年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便是以嫦娥來命名,隔年便完成了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那也是當時世界上公佈的月球影像圖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嫦娥一號,也深深的被人們記在腦海中。2010年的嫦娥二號、2013年的嫦娥三號、2020年嫦娥五號……我們對於月亮的探索從未停下。
中國人把自己特有的浪漫藏在對月亮探索的名字裡,進而延伸到整個太空,這種浪漫也是一種自豪感和自信心!
嫦娥是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奔月”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也代表著中華民族對月亮的美好向往。
有一種月球車叫“玉兔”
在中華民族神話傳說中,嫦娥懷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純潔、敏捷的形象與月球車的構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反映了我國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場。
有一種火星車叫“祝融”
首輛火星車命名為“祝融”,寓意點燃我國星際探測的火種,指引人類對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續探索和自我超越。
有一種載人飛船叫“神舟”
“神舟”意為“神奇的天河之舟”,也是“神州”的諧音,象徵著飛船研製是四面八方、各行各業大協作的產物。
有一種載人空間站叫“天宮”
人們把住得最舒服的地方叫做宮殿,而將空間實驗室命名為“天宮”,則是希望宇航員們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與宮殿一樣舒適。
有一種衛星導航系統叫“北斗”
“北斗”本義是北方夜空中接近北極點的一個星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
把他們送往浩瀚星空的火箭叫“長征”
我國航空事業起步晚,征途漫漫,航天人於是給火箭起名為長征一號。而長征最後勝利,也預示著將來一定會勝利。
……
就在前天,9月17日,在外漂泊90天的“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地球,三位在太空“出差”的航天員趕在中秋節之前回到地球過一個“接地氣”的中秋節。
月地距離38萬公里,路漫漫其修遠兮。然而正是因為有了中國航天工作者的上下求索,砥礪奮進,讓“嫦娥奔月”不再只停留在神話傳奇中,更是被鐫刻在了人類科技文明的里程碑上。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話是蘇軾在千年前留下的,一直以來都成為對人的美好祝願,中秋節總是和月亮掛鉤,離開了月亮,中秋節好像也過得不太完整。
美好中秋情暖人心,神州大地繁花似錦。因為國安,所以家圓。
(資料來源:央視新聞、網友評論)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蔡繼釵 劉斐 整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