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現行政區管理體系,一般是省-地級市-縣市-鎮,地級市成為銜接省和縣的紐帶。全國大部分省份中,地級市的數量一般都在15個左右。10個以下算偏少,比如福建;20個以上算偏多,比如廣東和四川。
廣東省的面積算不上大,約18萬平方公里,跟湖北省差不多。但是廣東的地級市數量有21個,明顯比湖北要多。
廣東曾經也是一個面積很大的省份,析出海南省之後,面積小了很多。但是八十年代之後廣東的經濟飛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第一人口大省和經濟大省。
廣東有很多地級市,都是在80年代、經濟發展之後成立的,其中就有3個是由縣升格而來的。
1、東莞市。東莞市位於廣東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因盛產莞草而得名。東莞距離廣州市中心59公里,距深圳市中心99公里。東莞地處兩個特大城市的中間 ,佔盡了珠三角的發展紅利。
如今的東莞市,常住人口達到1046萬,GDP總量為9650億,距離萬億俱樂部咫尺之遙。在全國城市排行榜中,東莞也佔到了第24位,超過很多省會城市,進入全國經濟強市行列。
但是八十年代之前,東莞一直都是一個縣,先後歸惠陽專區、廣州、佛山專區等管轄。1985年,東莞撤縣,成立縣級東莞市。1988年東莞市正式升格為地級市。
2、中山市。因孫中山而得名,1925年將香山縣更名為中山縣,中山之名至今已有近百年。中山市也是珠三角核心城市之一,常住人口441萬,GDP總量3151億。
建國後,中山縣一直歸佛山地區管轄。1983年撤縣設立縣級中山市,比東莞還要早2年。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
中山曾經也是廣東四小虎之一,現在南海和順德已經合併,佛山更是成為僅次於廣州、深圳的廣東第三城。東莞的實力也不弱,只有中山市走了下坡路。
3、珠海市。珠海區瀕臨南海,與澳門相連,距離香港水路36海里。珠海是僅次於深圳的中國第二大口岸城市。
珠海現轄香洲、斗門、金灣3個區,還有5個經濟功能區。珠海常住人口243萬,2020年GDP3481.94億元,廣東排名第六。
1953年珠海縣成立,1979年撤縣設市,1980年設立珠海經濟特區,與深圳同一年成立。1983年增轄斗門縣,2001年4月4日,斗門縣拆分為斗門區和金灣區。
這3個由縣升格而來的地級市,發展最好的就是東莞市。中山市曾經也輝煌過,不過現在處於低谷期,隨著大灣區政策的加碼,中山應該可以找回昔日的輝煌。
珠海的現狀則讓人覺得很可惜。作為與深圳同年獲批的經濟特區,深圳發展的成績讓人矚目,成為我國四大城市之一。而珠海依舊不溫不火,保持的一個地級市的規模。
東莞和中山到現在依然是不帶區的筒子市,珠海雖然後來劃入縣,但人口總量卻是3市中最少的。
這三個由縣升格而來的地級市,在經過40多年的發展之後,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局面。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未來這三個市的命運又如何呢?恐怕誰也無法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