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阿里巴巴集團一直是中國電子商務之王。近日,抖音、快手紛紛進軍電商行業,但是面對阿里巴巴這麼大的競爭對手,它們有前途嗎?本文就這個問題展開了詳細的論述,併為大家介紹了購買路徑模型。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有讀者問我,現在快手和抖音都在自己做電商,面對阿里巴巴這麼大的競爭對手,快手和抖音做電商還有前途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給你介紹一個模型:
購買路徑模型。
一、消費者購買產品有三條路徑:搜尋路徑,內容路徑,和社交路徑
在每一條路徑上,隨著時代發展、技術進步,都有不同的消費場景。
首先,什麼是搜尋路徑?
搜尋路徑,是被“需求”激發的購買路徑。
家裡洗衣粉沒了。你去超市買。整個超市走一圈,沒找到。問服務員。服務員說,就在前面第三排貨架上啊。你走過去一看,果然在那裡。
然後,你在幾個洗衣粉品牌裡比較來比較去,選了一個大牌,買了走人。
注意,你的整個購買行為,是從一個明確的“需求”開始的。
因為這個需求,你去搜索,比較,然後產生購買。這就是搜尋路徑。
搜尋路徑,是最經典的購買路徑。
也因為經典,無數品牌商在這條路徑上,部署重兵,等待途經的消費者。
線上下場景,消費者的搜尋路徑,很可能會經過便利店、超市等觸點。
所以,如果你是日用品品牌,你會把自己的產品打扮漂亮,放在貨架上,等待途經的消費者“搜尋”。
在線上場景,消費者的搜尋路徑,很可能會經過天貓、京東這樣的平臺電商。
所以,如果你是家電品牌,你會把詳情頁做仔細,放在首頁上,等到途經的消費者“搜尋”。
到了直播時代呢?
也一樣。
消費者在淘寶上搜索,發現這個產品的介紹有圖片,有影片。
挺好,但是拿不定主意。一看,咦,還有直播。那就進去看看唄。
在直播場景,品牌商就在淘寶直播間等著途經的消費者,然後用專業而熱情的介紹打動他。
淘寶直播,是一個搜尋電商的展示廳。
但是,你所有的購買行為,都是“先有需求,再去搜索”的嗎?
你會不會本來沒想買東西,但逛著逛著,就忍不住買了的呢?
當然會。
這就是“內容路徑”。
二、內容路徑,是被“觸點”激發的購買路徑
你家門口開了一家漂亮的書店。週末去逛逛,在旅遊區書架上,看到一本關於秘魯的書。你翻了翻。
哇,秘魯真是個神奇的地方:
亞馬遜叢林、馬丘比丘,和流淌著鹽水的深山。當地的山民,把深山鹽水引到池子裡,靜靜沉澱,就成了鹽。
把書放下。你對這種“山鹽”充滿了好奇。
突然,你在書旁邊,看到一瓶包裝極其精美的鹽,而且居然就是產自秘魯的那座深山!
請注意,你來書店時,並沒有買鹽的“需求”。你就是想來書店逛逛。
但是你在書店這個“觸點”逛著逛著,就被打動人心的“內容”激發了,於是萌生了購買的需求,忍不住下單。
這就是“內容路徑”。
線上下場景,設計一個讓人放鬆的蔦屋書店,讀者就會在這條內容路徑上,喝咖啡、買綠植,甚至各種廚房電器。
設計一個讓人駐足的購物中心,人們就會在這條內容路徑上,吃飯,看電影,或者報一個瑜伽課程。
在電商場景,在小紅書裡演示口紅的50種用法,服裝的100種搭配,使用者就會被種草。
在母嬰公眾號裡講明白PM2.5對寶寶的危害,市面上30種新風機的優劣,使用者就會忍不住下單。
到了直播時代呢?也一樣。
使用者在抖音這個觸點上不停地刷好內容。
你在這條內容路徑上,設計了一個因為不會用PPT而應聘失敗的情景劇。
使用者被觸動,覺得是該學習提高。
然後,一個教程的購買連結出現。被激發的使用者,可能不由自主地會買。
搜尋路徑,是喧囂擁擠的大路;內容路徑,是少有人走的小路。
抖音直播,就是在這條小路上一個個愜意的亭臺,激發使用者因為風景好,而坐下來喝杯茶,買點旅遊紀念品。
但是,消費者對優秀內容心理閾值,越來越高。
線上下,購物中心只有設計成主題公園,現在的消費者才會駐足。
在線上,照片要拍出時尚雜誌的大片感,讀者才會給面子點個贊。
而短影片、直播,一開始文字翻滾就可以,後來必須真人出鏡,再後來要有劇情,再再後來,要拍成不斷反轉的連續劇才行。
品牌商發現,搜尋路徑越來越擠,內容路徑越來越艱難。
怎麼辦?
試試在“社交路徑上”,等待消費者。
三、社交路徑,是被“信任”激發的購買路徑
有一天你去朋友家吃飯。發現他們家的沙發非常舒服,忍不住問哪裡買的。
你朋友說:說起這個沙發啊,我真是沒買錯。確實舒服。我已經推薦了好幾個朋友了。都說好。我有老闆的微信,我拉個群。
然後,你在群裡和老闆聊了起來,看了一些照片後,被一款沙發打動,就忍不住下單了。
請注意,這次購買路徑的起點是什麼?
是你對你朋友的“信任”。
你信任他的品格,你信任他的品位。他說好,那基本上就一定是好了。
因為這份信任,整個購買路徑,就非常短。
這種被“信任”激發的購買路徑,就是社交路徑。
線上下場景,如果你相信我的品格,就會從我這裡買保險。這就是保險公司模式(平安、太平)。
如果你相信我的品位,就會從我這裡買化妝品,這就是直銷公司模式(安利、玫琳凱)。
很多龐大的商業帝國,都是建立在從信任開始,到交易結束的社交路徑上。
為什麼?
因為信任大大縮短了距離。
社交路徑,是一條捷徑。
那在電商場景呢?
拼多多借道社交路徑,逆襲京東,是個經典案例。
京東和拼多多,都獲得了騰訊的投資。騰訊給“大兒子”京東在微信裡開了一個“介面”,本以為京東能一下子借風而起,超越阿里。
但沒想到,使用者沒能適應在微信這樣一個社交工具裡,用搜索的方式購物。
然後,騰訊的“小兒子”拼多多登場。
拼多多的成功,當然有很多原因:
面對五環外人群,價格比淘寶還殘暴,等等。
但其中最重要的,肯定包括一條:社交拼團。
把這個購買連結發給好友吧!原價39,但5個好友一起拼團,只要19元!
本來沒有購物需求的微信使用者,收到親戚朋友的“拼團”請求,被激發,完成了他們人生第一次“拼多多”。
社交路徑,是一條捷徑。
最終,拼多多後發先至,使用者數超越京東,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第二大電商平臺。
到了直播場景呢?
快手的“社交”基因,正好能補上直播時代的最後一塊拼圖。
什麼是快手的“社交”基因?
我有個企業家朋友,是做服裝的,給快手主播供貨。他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他說,和這些快手主播合作後,他終於見識了什麼叫“信任”,什麼叫“寵粉”。
我問,什麼意思?他說,他和某個知名主播合作時,東西還沒上架,但對方要求,必須先交一筆押金。
為什麼?
萬一產品有問題,直接扣款,給消費者賠付。
那什麼情況下,會扣款、賠付呢?
只要粉絲稍微有一點不滿意。
比如,他說因為批次的問題,有一次衣服上有個字母的縫製,和詳情頁上不一樣。
消費者投訴。這就必須全額退款,並且重新寄一件以表達歉意。
這叫:賠一罰一。
他吐槽說:簡直比消費者協會還嚴格。
我說,那你為什麼還要和他合作?
因為量確實大。
當然啊。這就是信任的力量。他們不是在“購買”,他們是在“跟隨”。
快手的基因裡,有流量普惠的價值觀。
好的內容,當然會帶來流量。
但是,驚天的內容,不會帶來驚天的流量。為了保護“貧富差距”不會太大,導致生態失衡,快手會策略性地把流量,向中小主播傾斜,鼓勵他們成長。
在這種情況下,主播想成長為頭部,就必須透過社交的方式,和來之不易的粉絲互動,經營信任,越滾越大。
“老鐵,666”,就是這種規則下的產物。
當疫情期間,直播帶貨突然火起來後,基於信任,而不是內容的“社交直播”,能量突然爆發。
不斷重新整理直播帶貨記錄的快手,開始出圈,開始越來越主流。
四、最後的話
從搜尋路徑,到內容路徑,再到社交路徑。
從線下場景,到電商場景,再到直播場景。
從需求出發,從觸點出發,從信任出發。
這就是今天這個時代,使用者的“購買路徑模型”。
每一條路徑上,都蘊藏著新的商業機遇。
而快手和抖音能夠抓住的,就是社交路徑上內容場景和直播場景的電商機遇。
希望能給你一點啟發。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 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 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一堆人為一塊金子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有人拿起一塊鑽石走了。
搶金子的那幫人並非沒有能力搶鑽石,而是:
自始至終,就根本就沒人告訴他們有比金子更值錢的東西。
這就是認知能力高低的區別。
汝之砒霜,彼之蜜糖,也是認知,你認為一文不值的東西,在別人的眼裡是寶貝。
你認知強,就比別人提前看到事情本質,提前看穿你所在行業中後期的發展,甚至終局。
還會更清楚,錢在哪裡。
商業認知的不對稱,帶來機會的不平等。
你必須培養自己敏銳的商業認知,才有可能在機會到來時一把抓住。
每個人,都至少有一次機會。
為此,我為所有想要提升商業認知、跟上時代變化的朋友們,建立了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社群“進化島”。
現在,進化島已經有20000多位島民了,它就像是一個商業朋友圈,在島上,你可以閱讀和分享獨到的商業觀點,討論和點評熱點的商業現象、有價值的資料、報告、趨勢分析等等。
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XYh9Xwzc62JkowNkr0qRiQ
本文由 @劉潤 授權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