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要的是治理好國家,而華士不管他的個人想法是怎麼樣的,他的行為所帶來的影響會嚴重阻礙姜太公的目標。
華士這種人不為國家效力,不臣天子,不友諸侯,卻又能得到人們的讚揚。這種風氣一旦瀰漫開來,人們就學到了一種利用不為國家效力,不臣天子,不友諸侯的形式來獲取名聲的方法,這顯然和姜太公治理國家的願望形成了矛盾。
有了矛盾就要解決矛盾,而主導權則在佔據強勢地位的姜太公手裡。
姜太公的方法是直接殺掉了華士,殺一儆百,解決了矛盾的源頭。
與劉備三顧茅廬,燕昭王買馬骨一對比,可以得知姜太公的核心利益不是追求人才,而是建立法度和政府威信。
而對於華士來說,想當隱士,那就應該籍籍無名,大隱隱於市。想要追去高風亮節的名聲,就要承受名聲與權力碰撞後帶來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