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深圳灣實驗室任秋實團隊提出了一項無創檢測眼神經與視網膜動態氧代謝功能的多模態眼功能成像新技術,部分研究成果已形成論文發表在國際生物醫學光子學權威期刊Journal of Biophotonics上。
人類大腦獲得外界資訊80%以上是透過眼睛感知的,因此眼健康對保證人們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另外,人眼還是觀察腦認知、人體代謝、人體微迴圈與心腦血管狀態的天然視窗,多種重大慢病可能併發或繼發眼病。
臨床研究還證實,眼底病變具有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神經退行性病變、糖尿病和腎病等多種慢病的標誌性特徵,可以作為疾病早期篩查和輔助診斷的判斷標準。
因此,研究一種智慧化的多模態視覺功能檢查技術裝置,結合大資料與人工智慧技術,對致盲性眼病和其它慢病進行預警、篩查與監測,實現重大慢病管理的前移,對節省醫療資源、推進人民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視網膜是人體中唯一可以直接觀察的微迴圈系統,也是人體中氧氣消耗最高的器官之一。視網膜微迴圈的結構與功能性分資訊對於疾病的篩查、診斷以及預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然而現有的視網膜結構與功能成像儀器相互獨立,難以實現同步測量與評估,極大限制了視網膜結構與功能性分析。
任秋實教授團隊將多光譜成像技術與鐳射散斑成像技術有機融合,並結合眼動分析與瞳孔檢測技術,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多模眼功能成像分析技術,可實現視網膜多光譜成像、眼底彩色合成影象、視網膜血管直徑測量、視網膜血氧飽和度測量、視網膜及脈絡膜血流灌注成像、視網膜血流搏動分析、視網膜氧代謝動力學等結構性與功能性資訊,為更加全面地評估視網膜微迴圈特徵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
北京大學/深圳灣實驗室任秋實團隊多年來致力於多模態眼功能成像的技術開發,團隊將持續深入地對本技術進行研究和最佳化升級。該團隊目前正和各大醫院合作開展多模眼功能成像分析技術在眼科、神經內科、心內科以及腎內科等的大樣本臨床研究,預期將對疾病的篩查、診斷以及預後展開更加全面的研究,讓心靈之窗為健康護航。該研究得到了國家生物醫學成像裝置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深圳科技計劃深圳南山創新與業務發展基金的經費支援。(文|《財經天下》週刊 史思同 編|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