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Camry,應該是中國車民們最熟悉的一款豐田車系了,甚至連最早進入國內的Crown皇冠也未必有它的知名度,所以從這篇文章開始,我們開始來回顧一下這臺全球總銷量已經逼近2000萬的熱門D級車吧!
Camry的名字來自日文“かんむり”(Kan muri),意思是皇冠,對的,就是與英文Crown同意。Camry在車上的書寫有兩種,前期的寫法是“CAMRY”全大寫、從第八代開始改成:“CAMRy”。
最早進入國內的Toyota Camry是八十年代末的第三代,即代號V20系列,雖然進入國內時已經處於款尾,但當時便已經擁有電控燃油噴射的Camry相比同時代還在使用化油器的本田Accord(CB)和標緻505,Camry的市場地位都要高一些,受眾群體也更窄,而舒適性和豪華感都看高一線的Camry此時也有了一個來自港澳地區的名字:佳美!雖然看似略帶“娘炮”,但在穩定的質量和低廉的用車成本共同助力下,誰又會介意呢?反而還覺得它挺有親切感,車不就是很多男人的另一半嗎?之後眾所周知地,國產後的Camry中文名字因為它並非首次出現而早被註冊,廣汽豐田只能重新找國內的廣告公司起名字,這就是有了那麼一個更無氣質可言的“凱美瑞”音譯名。
既然說到凱美瑞,就必須獨立一段來說說:目前國內現售的Camry,所有的官方說法,包括一些所謂的汽車垂直媒體,例如什麼之家那種,在介紹Camry歷史時,大多會將Celica Camry這一代忽略掉,而將代號V10的第二代視作第一代,連爹都抹掉了,Camry是從石頭裡爆出來的嗎?今天使用TNGA底盤的“第八代凱美瑞”是怎麼來的?如果按照日本國內豐田的計算方式,現行的Camry屬於第十代產品,第一代是Celica Camry、第二代是V10、第三代是V20、第四代是V30、第五代V40、第六代是XV20、第七代是XV30、第八代是XV40、第九代是XV50、第十代也就是2017年上市的XV70。本文也會按照這個排序來書寫Camry的發展史,國內的那些跟屁蟲媒體怎麼報道那是收錢辦事,我們說不上話,但既然我們標榜的是一個汽車文化媒體,那麼就應該按照歷史寫實而非功利辦事。
圖:1800XT Super Edition,主打的是配置和豪華感。
圖:其實日系車廠很早就懂得了一個營造豪華感的真理,而這也是目前國內絕大部分車廠仍矇在鼓裡的誤區:一輛車豪華與否,看後排座椅的乘坐感!
要問第一代佳美的起源,相信很多人會跟皇冠那一類車型聯絡起來,這相信是被它今天文質彬彬的樣子所迷惑,但實際上,Camry是一輛源自經典跑車車型Celica的四門轎車,車型定位跟今天Corolla相同的C級車,對的,最早的Camry與今天的Corolla或者本田Civic是同級車型,而它也跟很多豐田車型一樣,它還有一款姊妹車型:Carina佳麗娜。關於Carina 這款車,筆者也曾開過一段時間,在Camry這篇文章裡就不展開了,留到日後再慢慢說吧。
動力系統部分,雖然掛著Celica Camry的名字,但它反而跟Carina基本相同,例如1.8L的3T-EU等,但21R-U和效能最好的18R-GEU則是連獅力架都沒有的配置,18R-GEU是一臺兩公升級別且擁有DOHC配氣結構的動力系統,並擁有燃油噴射、催化器等一系列在當時屬於高階配置的機器,主要使用在Carina 2000GT、Mark II 2000GT上,而在初代佳美上,名為Celica Camry 2000GT(RA55)就是這臺135匹、17.5公斤米扭力、並配以當時還是跑車上才會使用的5MT變速箱。
圖:留意鬼面罩裡的“GT DOHC”字樣,有這個標記的就是1980年8月追加的最高階型號,使用18R-GEU引擎。
圖:兩公升的排氣量更適合車重更大的四門版Celica使用,R系列與T系列是同時代的型號,只是T系列的排氣量不超過1.8L,主打低排量車型;R系列則達到2.4L,在那個以排氣量定級別的時代,連引擎也會涇渭分明。不過這臺引擎需要用到20W-60的機油,也算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吧。
圖:除了全車系中唯一的DOHC兩公升電噴引擎外,還獨有五前速手動變速箱,內飾的配色也很考究,絲絨面料還能拉出紅色妝點。
第一代Celica Camry的底盤跟第二代Celica、第二代Carina、第一代Supra相同,均為四輪獨立懸掛的FR驅動佈局,除了Celica Supra的軸距拉長到2630mm外,其他車型均為2500mm。當然,後面的故事就更離奇了:眾所周知的,豐田的每個車系都有獨立的英文字母,例如當時的Celica編號是“A”,由它衍生出來的第一代Celica Supra也是“A”,但隨著Supra車系自立門戶後,第四代Celica開始,車身代號改成了“T”,“A”就被Supra直接繼承去了,而同樣出身自Celica車系的Celica Camry(獅力架-佳美),車架代號從第二代開始也開始獨立成“V”、並一直使用至今天。
圖:1800XT屬於1980年1月推出的最早一批Celica Camry的高配型號,使用13T-U引擎,使用單化油器供油,最大馬力95匹,最大扭力15公斤米。
圖:後面只有LT字樣的均屬於入門版本,如果是1.6L的話最大馬力只有88匹,考慮到第一代Camry的體重有近1.2噸,推重比引數並不亮眼。
第一代的Celica Camry是唯一的FR佈局的Camry,這當然可以理解為因為出身使然。1979年12月開始在愛知縣的豐田工廠開工,雖然它並不非真的Celica四門版,因為它的底盤、尤其是四輪懸掛元件並非來自Celica而是來自第二代Carina。
車架編號方面,使用12T-U引擎的1600版本,車架代號為TA41、根據配置不同,又分為低配的1600LT和1600XT;使用13T-U引擎的1800版本車架代號為TA46,根據配置不同又分為1800LT、1800XT和1800XT Super Edition;1980年8月,又追加三款使用較高效能的引擎和四輪獨立懸掛(前麥花臣後半拖曳臂形式)的版本,分別是使用3T-EU的1800SX車架代號TA57、使用21R-U引擎的2000SE車架代號為RA56、使用18R-GEU的頂配2000GT車架代號為RA55。
圖:1980年8月後推出的較為高階的一款型號,1800SX使用的是3T-EU引擎,排氣量為1770cc,採用OHV電噴配三元催化器,最大馬力105匹、16.5公斤米。
圖:高配版的Celica Camry內飾,那臺來自先鋒的2DIN主機尤為搶眼。
作為Camry發展史上第一款也是暫時最後一款後輪驅動車型,它的壽命也是最短的,此時豐田透過Tercel已經基本掌握了前輪驅動汽車的生產流程和技術,加上來自本田Accord在美國市場成功的刺激和之前Crown在美國市場慘敗的教訓等多重刺激下,1982年3月,第二代Camry正式釋出,第一代Celica Camry的服役期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年兩個月,但它也正是宣告了“Crown這個英文名在美國慘敗、但我換個日文的皇冠名字再戰江湖”,這麼聽起來,Camry的這個車名還有一種不服輸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