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午後,狼兒峪村村民徐桂枝沿著鄉間小路漫步而行,路兩側的牆上,一幅幅抗戰老照片依次排開,猶如展開一本故事集。“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這兒就有了共產黨人的革命活動,1938年又成為平西地區著名的‘紅色堡壘’哩。”
走在狼兒峪村,隨便和一位村民攀談,都能聽到當年那段崢嶸歲月的零星故事。這裡有聶榮臻抗戰指揮部舊址;這裡有昌宛縣政府舊址;這裡有高崖口烈士紀念碑;這裡曾發生過震動昌宛全縣的狼兒峪慘案;這裡就是位於昌平區流村鎮南部邊遠地區的狼兒峪村,一個歷史悠久、儲存完好的紅色古村落。
2020年,昌平區啟動流村鎮美麗鄉村建設,狼兒峪村、韓臺村、北照臺村、漆園村、長峪城村等15個鄉村“打包”提升,包含道路施工、牆面粉飾、汙水管道佈置、綠化等,總覆蓋面積125.46平方公里。
15個鄉村各有各的特點,提升從何處下手?經過細緻調研,設計團隊發現,狼兒峪村紅色抗日資源豐富,且至今仍保持著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淳樸的鄉土風情,但道路、擋土牆、綠化等的損毀較為明顯,村容村貌有待提升。“紅色文化是狼兒峪村的歷史財富,也是美麗鄉村建設中不能不留住的鄉愁。”參與鄉村建設的設計師說。自此,一場升工程便開始了。
“鄉村要建得美麗,得下足繡花功。”施工方北京建工昌平美麗鄉村專案經理周建忠細數,村口的火炬基座被重新加固、高崖口革命烈士紀念碑廣場被修葺一新、村莊入口的道路也被拓寬。甚至,就連村子裡那口早已廢棄的古井,專案團隊也為其搭建了一個微型涼亭,讓村民能在此納涼、談心。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自狼兒峪村村口處鋪設的2.5公里長的“重溫抗戰路”。1.5米寬的塑膠路沿線,以雕塑、景觀小品、浮雕牆、主題欄和文化長廊的形式,還原十四年抗戰期間的重要歷史節點,九一八事變、瓦窯堡會議、盧溝橋事變、淞滬會戰……讓遊客用腳步丈量感受歷史的溫度。
“得虧美麗鄉村建設,咱的村子亮起來了,也美起來了。”徐桂枝感嘆於環境的大變樣。
在家門口畫起文化牆的村民劉德海則感念於黨的好政策,讓生活的道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