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度,在當時的授勳儀式上授予10人元帥軍銜,10人大將軍銜,55人上將軍銜,175人中將軍銜,801人少將軍銜。在這些人當中,除了楊至成之外,另外三位姓楊的上將分別是楊成武、楊得志以及楊勇。
“三陽開泰”中的老大哥楊得志
楊得志生於湖南醴陵南洋的一個鐵匠家庭,從小就跟隨父親打鐵,回來跑到煤礦當起了工人。在湘南爆發起義的時候參加了當時的武裝起義,之後就跟隨部隊進入井岡山,同年加入到中國共產黨這個全心全意為人民的隊伍當中,算是比較早參加紅軍的。跟楊得志以及楊勇相比,自然是名副其實的老大哥。
等到紅軍形成一定規模之後,他先後擔任過紅15軍第45師新編第93團長以及當年強渡大渡河的紅一團團長,多次打退了國民軍隊的進攻。無論是當時的國內革命、抗日戰爭還是後來的解放戰爭,都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等到新中國成立後,直接成為了志願軍的副司令以及彭老總的助手。
“白袍小將”楊成武
楊成武出生於福建長汀下畲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4歲的時候加入到青年團,後來因為參加閩西農民暴動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先後擔任過閩西紅軍第三路指揮部秘書、宣傳隊中隊等職務,之後因為表現出色加入到中國中國共產黨。無論是兩萬五千里長徵還是針對國民政府的圍剿,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是楊成武將軍當時的成名之戰因此創造了一晝夜行軍二百四十里的傳奇紀錄,直趕在敵人的援兵到來前成功帶著大家突圍出去。
至於他在抗日戰爭爆發後打過不少的勝仗,其中比較出名的是平型關戰鬥、百團大戰以及黃土嶺戰役。特別是在他指揮的黃土嶺戰役,直接擊斃了中將阿部規秀,他也是是中國當時擊斃的日軍軍銜最高的軍官,楊成武也因此一戰成名。由於楊成武當時長相比較英俊,作戰比較勇猛,自然有“白袍小將”的美稱。
虎將“軍魂”楊勇
楊勇出生於文家清江一個貧農家庭,早年在學校都市的時候參加了勞動童子軍後阿狸跟隨瀏陽農軍攻打長沙失利後,敗走江西、常德等地,最後返回了自己的家鄉繼續讀書。後來因為父親生病輟學去了第八區蘇維埃政府工作。跟參加紅軍的時間遲好幾年,但他在軍隊中作戰非常兇猛,這也是其後來有著虎將“軍魂”美譽的重要原因。
楊勇一生經歷過國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等戰役,經歷了很多次的生死考驗,頭頂、右腿、右腮、左肩都留下了子彈的痕跡。第一處是在是1933年跟國民黨軍隊作戰時留下的;第二處是在1934年率部掩護中央縱隊過江的任務時留下的;第三處是在1935年的土城戰役中留下的;第四處是在平型關戰役進行白刃時留下的;第五次是在伏擊汾陽開往離石的日軍汽車運輸隊時留下的。只不過跟前四次相比,這次的傷要輕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