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黑馬奇說
編輯 |黑馬奇說
75歲的林觀榮臨死前,把兒子叫到身邊,囑咐兒子,等自己死後一定要將自己“坐缸”。
而坐缸就是將自己的遺體放入缸中密封,等3年之後再開啟,如果肉身不腐爛,就是坐缸成功,然後就可以塑造金身,供世人祭拜。
父親林觀榮與佛教結下緣分
1925年10月,林觀榮出生在江西上饒縣的一個農戶,父親將他起名為林觀榮,而榮有受人尊重的意思,父親期盼著他能光宗耀祖。
林觀榮自小生活在靈山腳下的一個小山村裡,而靈山是著名的佛家聖地,裡面有王舍寺、石城寺、天心寺等眾多寺廟,尤其是王舍寺是釋迦摩尼傳教中心之一。
濃厚的佛教氛圍,讓林觀榮從小就對佛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經常到寺廟裡參觀,還會與僧人們一起打坐修行,吃齋唸佛。
長大後的林觀榮雖然沒有飛黃騰達,但他的性格溫和,對人謙謙有禮,有著很好的修養和品行,在當地深受大家的尊敬。
上世紀60年代,林觀榮大病了一場,痊癒之後,就對葷菜失去了興趣,不僅一點魚肉不進,就連腦子裡想起來,就會幹嘔反胃。
最嚴重的是,他甚至不願意在家中吃飯,因為家裡的油煙味,也能讓他身體不舒服。
所以,林觀榮經常避著家人,自己蹲在家門口吃飯。
再後來,林觀榮索性到山上的寺廟裡吃,一到飯點,就過來蹭飯。
從靈山腳下到山頂,有2公里的路程,山路崎嶇不平,非常陡峭,平日裡上山下山都不是一件易事,下雨天更是寸步難行。
考慮到燒香拜佛的信徒,都是年事已高的老人,林觀榮便決定修山路。
正因為山路難走,靈山的香火錢根本承擔不起修路所需的花費,於是林觀榮打算自掏腰包。
他召集了附近的幾個村民,將山中的岩石取下,鑿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石頭,再背上山,鋪在山路上。
經過數年的努力,終於將路鋪好,整條山路共擁有2000級臺階,凝結了林觀榮無數的心血。
當地人和寺廟裡的僧人都誇讚,林觀榮做了一件積德行善的好事,甚至有人說他是“活菩薩”,而此時他已經70多歲。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一句褒獎,才讓日後林觀榮選擇了“坐缸”。
什麼是“坐缸”
“坐缸”,是“坐化”和“缸葬”的合成,是指佛教僧人圓寂後,舉行的一種儀式,一共三個步驟,分別是坐缸、封缸、開缸。
“坐化”是指超凡脫俗的僧人臨死前,坐著的狀態,不同於一般人躺臥狀,以此表明臨死前沒有任何痛苦,走得很安詳。
“缸葬”是指將遺體放入陶製的缸中予以安葬,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5000-7000年前,因為那時的彩陶工藝十分發達。
如果開缸後,僧人顏面如生,肉身不腐,就會被塑造成金身,成為“肉身佛”,以便讓世人供奉。
兒子林長水為父親“坐缸”
林觀榮還有個兒子叫林上水,來源於上善若水一詞,寓意讓兒子的品性像水一般淡泊,不與外人爭名利。可見林觀榮超凡脫俗的心境。
在父親的薰陶下,長大後的林上水生性確實有幾分淡泊名利,同時他也成為了佛教的信徒,不過他沒有父親那樣痴迷。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林觀榮一直囑託兒子,自己死後,一定要舉行“坐缸”儀式。
而當時林觀榮還較為年輕,兒子林上水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只是口頭上應允著父親的要求。
直到2000年2月12日,75歲的林觀榮得了腦血栓,在醫院治療20多天後,林觀榮還是不省人事。
3月3日上午,眼看病情越來越嚴重時,林觀榮突然開口說話了。
他把兒子林上水叫到病床前,交代在他死後,不準用棺木和土葬,只能用“缸葬”。
雖然不明白父親的意圖,但林上水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個有慈悲心懷的人,父親這樣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看著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老父親,林上水別無選擇,只能遵從老人家的遺願。
3月12日,林觀榮閉上了眼睛,與世長辭。
林上水把父親的遺體拉回了家,按照老人家的遺願,他開始著手準備“坐缸”所需的道具。
家裡沒有陶製缸,林上水就託姐夫在村裡挨家挨戶地問,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結果尺寸太小,放不下父親的遺體。
後來又經過一番搜尋,林上水終於找到了一個陶製大缸和一個小缸,小缸用來做蓋子用。
按照“坐缸”的規矩,林上水還找來當地最好的工匠,做了一個全新的小板凳,放在了大缸的底部。
在父親去世的三天後,林上水把父親的遺體仔仔細細地擦拭了一遍,然後把石灰粉塗抹在遺體上。
接著把父親的遺體放了進去,讓父親坐在板凳上,兩手搭在膝蓋上。
再接著,把提前準備好的木炭,和黃紙包著的石灰粉,一起放在了大缸裡,將大缸填得滿滿當當的。
最後,把小缸倒扣在大缸上,用剛打的桐油、生石灰、糯米,三者共同攪拌而成的漿糊,粘合在兩口缸的介面處,這樣缸內密不透風,完全做到不讓缸內有任何的空氣。
完成“坐缸”的一系列步驟後,林上水把裝著父親的大缸,放置在了自家10平米的小屋裡,接著把屋子的門鎖死。
父親林觀榮在去世前交代兒子林上水,“坐缸”需要封存一千天,不能太長也不能太久,這樣才能練出舍利子。
2003年11月29日,是林觀榮“坐缸”的第1000天,也是開缸的日子。
這天全村的人都聚集在林長水的家裡,想要見證這一神奇的時刻。
林上水找來姐夫和工匠,幾個人一起打開了密封千日的大缸。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大缸裡的東西完成如初,林觀榮的遺體,除了有些脫水,身體各處完全沒有腐爛,外形神似傳說中的“木乃伊”,或者說林觀榮現在已經成為“木乃伊”。
雖然父親已經去世三年,但肉身完全沒有腐爛,說明“坐缸”成功,林上水自然是感到欣慰不已。
父親已成為“木乃伊”,接下里就是“重塑金身”,也是最後一步。
林上水和工匠將石膏塗滿父親僵硬的遺體,全身無死角的塗完之後,又將各個部位進行了二次風乾處理,接著再給父親的遺體上了色。
經過10天的連續工作,林觀榮的“金身像”終於成形。
“金身像”對於一些佛教信徒來說,是修行成仙的象徵,他們對此很是敬仰,但是在我國非常少見,真正的“金身像”價值連城。
為了防止父親的“金身”被偷走,林長水還專門按照等比例打造了一尊樟木像,穿上和父親同樣的衣服,放在家裡的客廳,以便家人供奉。
引起當地人的爭議
家裡有個木乃伊,每天還要供奉,這樣駭人聽聞的事情,一時間在當地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方圓百里都知道林長水家有個木乃伊,大家對此感到很恐懼,街坊鄰里更是不敢從他家門口經過。
更有無所畏忌的人,跑到林長水家裡,說他是不孝子,不讓父親入土為安。
林長水對此很是無奈,只有他知道“坐缸”的花費比一般的葬禮還要多。
據他說,父親去世時,包括在醫院治療,和舉行“坐缸”儀式,一共花費了2萬多元。
這筆錢即使放在如今,對於普通家庭,也是很大一筆開銷,更何況是在21年前。
林長水還說,“坐缸”前前後後,用了3年多時間,花費了大量精力,而且在這3年內,自己經常飯不思夜不寐,很是擔心父親的遺體腐爛,
如果不是為了實現父親的遺願,他也不願如此大費周章。
林上水曾告訴記者,父親去世三天後,在舉行“坐缸”儀式時,他發現父親的身體是軟的,而一般人死後,身體是僵硬的,因此,這也更方便“坐化”,
林長水認為父親與佛教有種天註定的緣分,所以他也義無反顧地給父親辦“坐缸”儀式。
不過實際上並非如此,相關的專家表示,人在死後24小時內,的確會出現身體僵硬,但是在48小時後,遺體就會變軟。
所以,林觀榮“坐缸”時,身體是軟綿綿的,屬於正常現象。
不過林長水並不介意了,他依舊把父親的“金身像”放在客廳,天天都要供奉上香。
這18年來,林長水不敢怠慢一絲一毫,每天都要擦拭、清理父親“金身像”上的灰塵。
而父親的“金身像”至今沒有腐爛的跡象,完全保持著當初的模樣。
其實從科學的角度分析,林觀榮20年肉身不腐,要歸功於林上水的防腐措施做得好。
林觀榮大缸內的石灰和木炭有吸水和防腐的作用,而封口的桐油有著防腐防蛀的作用。
把兩口缸密封嚴實之後,缸內缺少空氣和水分,自然就肉身不腐,成了“木乃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