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攻破開封俘虜徽欽等皇族成員,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康王趙構在外得以倖免,不久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改元建炎,史稱宋高宗。提到宋高宗,就不得不提岳飛。一直以來,不少所謂的專家、學者以歷史愛好者們在分析岳飛被殺原因時,總會提到一點:岳飛不顧宋高宗的反對,一天到晚喊著“迎回二聖”。但是,如果“二聖”回來了,宋高宗豈不是要把皇位讓出來?
上面這種說法頗有市場,很多人就此作出一個推斷,岳飛被殺是因為他就是一員武將,沒有一點政治頭腦。可大家想一想,如果岳飛是一根筋他能成為傳世名將嗎?如果大家看了趙構登基時的詔書,就發現這個“迎回二聖”這個口號是他最先提出來的。宋高宗在登基詔書中說:“其一德而一心,佇立功而立事。同徯兩宮之復,終圖萬世之安。副我憂勤,躋時康乂。”這是“迎回二聖”的最初出處,宋高宗這是高超的輿論造勢,有利於穩固他的皇位。
紹興五年(1135年),宋徽宗慘死金國五國城,死訊是在兩年後傳到宋朝。金國朝野放出一個訊息,決定把宋欽宗的兒子送到宋朝舊都開封,設為傀儡皇帝。岳飛獲得這個訊息後,絕口不再提“迎回二聖”。如果不是因為喊口號的原因,那麼宋高宗為何要殺岳飛?岳飛被殺的真正原因只有一個,宋高宗認為他不太聽話,有尾大不掉的趨勢。紹興七年(1137年),張浚彈劾劉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國事,語以恢復,意氣拂然,乞賜罷斥,以儆將帥”,於是宋高宗罷免了劉光世,張浚認為劉光世的5萬兵馬可以交給岳飛指揮。
宋高宗聽從了張浚意見,準備將劉光世所部王德、酈瓊等部兵馬交給岳飛。宋高宗是這樣說的,“朕惟兵家之事,勢合則雄。卿等久各宣勞,朕所眷倚。今委岳飛盡護卿等,蓋將雪國家之恥,拯 海內之窮。天意昭然,時不可失。所宜同心協力,勉赴功名。行賞答勳,當從優厚。聽飛號令,如朕 親行。倘違斯言,邦有常憲。”但是,不久宋高宗變卦,直接不願意了。岳飛很不高興,招呼都不打直接跑去廬山給母親守喪,這就是“劉光世時事件”。你一個將領,在皇帝眼中就是一枚棋子,聽話才是第一位的,你岳飛膽子也太大了點,宋高宗很不高興。
看看岳飛被殺時秦檜說了什麼吧。韓世忠去逼問秦檜原因,秦檜說:“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所以,岳飛唯一的錯可能就錯在了岳家軍太強了,強大到宋高宗可能無法掌控了。加上岳飛可不像張浚那樣“順從”,皇帝讓我幹啥就幹啥,即使錯了也要幹。參考資料:《宋史》、《岳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