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談到忠心,就以為聽話順從就是忠心。忠心的真正定義,不是聽話,而是教化人向善。如果對方是一個壞人,讓你去作惡,你聽他的話,這不是忠心。只能說這人是愚痴,不知道分辨善惡,與忠心是兩碼事。
孟子將忠解釋為是教化人向善的,他說:“教人以善謂之忠。”(《孟子·滕文公上》)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只有勸人向善,那才是真正的忠。
《增韻》中說到:“忠者,內盡其心,而不欺也。”《六書精蘊》說:“忠,竭誠也。”可見忠的人,必是發自內心的絕對不欺騙、誠實。
《論語》的季氏篇有,子曰:“君子有九思,言思忠”。意思就是讓人說話之前一定要思索一下是否“忠”。《論語》的里仁篇,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的《論語》中的學而篇中,曾子也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由此可見,時刻保持忠心,不要丟失忠心,這對一個人能否成就聖賢之道,是極其的重要。
孔子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可見一個真正忠心的人,在大義面前,決定捨生取義,不會求生而害人。這正如,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其“絕滅詩”中寫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難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讀儒家聖賢的書,就是要向聖人賢人學習,做一個有仁義道德的人,做一個有忠心的人,做一個能夠教化人向善的人。如果違背了仁義,違背了忠善,那就是舍掉了為人的安宅和正路。
正如,《孟子》所言:“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這話是說:仁,是人類最安全的住宅。義,是人類最正大的道路。現在的人卻空放著安全的住宅不去住,捨棄正大的道路不去走,真是可悲啊!
弘一大師在《改過實驗談》中說到:“談玄說妙修證次第,自以佛書最為詳盡。而我等初學之人,持躬敦品、處事接物等法,雖佛書中亦有說者,但儒書所說,尤為明白詳盡,適於初學。故今多引之,以為吾等學佛法者之一助焉。”
願一切人都能夠留心傳統文化的聖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