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
一曲朴樹的《平凡之路》既完美詮釋了“所愛越山海”的主題,也將西城男孩的首場線上演唱會推向高潮。
如果說周杰倫為90後這一代科普了中國風音樂,那西城男孩無疑是無數人歐美音樂的啟蒙者。
這場時隔23年、跨越8153km的線上演唱會能夠實現破圈式傳播並不令人感到意外。畢竟,誰的“DNA”裡沒有一首《My love》的記憶和一曲來自《You raise me up》的鼓舞。
但當這個出道已經20餘年的“老男孩”們把人生第一場線上演唱會貢獻給只有兩週歲的影片號時,多少讓人感到有些意外。
在2020年問世引發熱議以後,影片號已經很久沒有獲得如此關注。只是,這場關注又能夠持續多久呢?
某種意義上,坐擁微信十億級流量的影片號寄託的不止是張小龍的希望,更可能是騰訊在短影片領域的最後一役。
最新資料顯示,影片號的日活躍使用者(DAU)已經突破5億關口。但多數使用者實際上並沒有養成在影片號刷影片的習慣,甚至於對微信這種加碼產生反感,關閉發現頁的影片號入口。
一場2793萬人的狂歡
影片號資料服務商“百準”統計顯示,12月17日當晚的直播吸引了近2793萬人觀看,分享次數超300萬。
“爺青回”是無數人在有生之年再次看到西城男孩演唱會的感慨,更不要說他們還在這裡奉上了那首來自朴樹的《平凡之路》。
一定程度上,朴樹和西城男孩多少是有些淵源的。
時間追溯回上個世紀末,在“四大天王”時代結束,周杰倫為代表的後來者尚未嶄露頭角之時,朴樹用一張《我去2000年》專輯驚豔了華語樂壇,《那些花兒》成為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同年,在地球的另一端,1998年成立的西城男孩用一曲《Swear it Again》斬獲英國單曲榜冠軍,發行的同名專輯《Westlife》更是創下了全球700萬張的銷量記錄。不過,真正讓他們在中國開啟知名度的還是後來的《My love》,一首經英語老師們的普及而被無數人刻進DNA的曲目。
在週五晚上,為觀眾奉上一場這樣的“回憶殺”,西城男孩恐怕想不出圈都難。百準資料詞雲分析顯示,青春、回憶、感動等都成為了評論區高頻熱詞。
不過,當無數人在懷念過往時,也有人因為工作等各種原因錯過這場直播遺憾不已。“騰訊這次宣傳多少有點拉胯”的類似評論並不少見。
實際上,西城男孩的這場線上演唱會並不是沒有做宣傳。12月14日,“微信時刻”就釋出了線上演唱會預熱,更為廣泛傳播的是釋出在西城男孩官方影片號的預熱短影片。但預熱效果仍然較為有限,僅有少數使用者在直播前獲悉了這場如期進行的線上演唱會。
當然,作為影片號上線後第一場如此大型的活動,影片號的表現足以稱得上差強人意。但是,從過往經驗來看,這種破圈對使用者後續留存效果並不明顯。
對比來看,“冷門歌手”孫燕姿入駐抖音之後,在《抖音夏日歌會》的專場演出中,僅50分鐘就吸引了1212萬人觀賞,6億點贊。更早些時,劉德華和周杰倫也曾在抖音和快手貢獻出過億互動量的直播表演。
“資料不好”的周杰倫影響力在國內其實自不必贅述,而作為他在國內入駐的唯一社交平臺,簽下周杰倫也被視為快手“向上”擴圈的關鍵性動作。
2021年春節,周杰倫在快手獨家開啟了《既來之則樂之》唱聊會,請來五月天、蕭敬騰、庾澄慶等一眾好友,引發極大關注。據統計,這場直播在全網“豪奪”19個熱搜。藉助春節期間的一系列活動,快手DAU峰值來到接近5億的水平,創歷史新高。
但在此後,快手DAU隨即出現下跌趨勢,對此,快手方面回應稱,使用者規模回落是春節後正常的季節性表現。進入二季度以後,DAU已呈現回升趨勢。快手財報顯示,三季度,快手DAU達到3.2億,同比增長17.9%,環比增長9.3%。
一位90後樂迷告訴鞭牛士,“看到周杰倫、五月天的線上演唱會肯定會找全程看啊,畢竟看一場少一場,而且快手這場直播質量真的很高,有趣又有新意。但我也就是為了看他們下載一下快手,看完之後就解除安裝了,對快手上的內容沒多大興趣哈哈。”
如此看來,影片號自然遭遇不了“解除安裝”的命運,然而,要想憑此一“役”實現在短影片領域的破局顯然也不容易。
這場狂歡來的太晚
不管怎樣,西城男孩讓影片號看到了希望,但對騰訊來說,這場屬於短影片領域的狂歡來得並不容易。
張小龍沒有承認過影片號是對抖音、快手的挑戰,反倒一再強調差異化。而資料似乎也在驗證這種說法。公開資料顯示,影片號與抖音使用者的重合率只有5%到10%之間,但這不意味著它們在未來不會相遇。要知道,曾經,快手和抖音的使用者重合度也不高,但現在這一數字已經攀升到60%。
對於影片號建立的初衷,張小龍將其描述為“只能發短文或者照片影片的‘非朋友圈’”,這一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
彼時,抖音、快手都已經開始崛起。起了大早,趕了晚集的微視重新上線後,開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大量微視廣告隨後出現在QQ系平臺,但QQ系的全員導流支援並沒有收穫奇效。易觀千帆資料顯示,微視DAU在2020年9月達到4000萬高峰,但其後增長逐漸乏力。
微視之外,騰訊還先後推出了音兔、時光小影片、yoo影片等十餘款短影片APP,但都沒有掀起多少浪花。直到影片號的出現,騰訊才重新在短影片領域看到一線曙光。
根據張小龍的描述,影片號的開發起始於2019年。“我們也沒有問公司要什麼資源專門去做,甚至沒有在公司開會立項,就自己悄悄做了。”
儘管如此,但在外界看來,影片號仍常常被視為騰訊在短影片領域的“賽馬”產品。十年前,憑藉稍早的佈局以及產品優勢,微信在和手機QQ的賽馬過程中取得了勝利。而如今,這個“簡單”的微信再次承擔起騰訊對短影片的期望。
短短兩年間,藉助微信的社交鏈,影片號實現了從0到數億級使用者的突破,但這個成績來得其實也不容易。
最初,影片號和抖音一樣,更多的是基於演算法推薦,效果並不好。這倒並不是說騰訊的演算法推薦多差,而是陷入了缺失好內容和推薦內容差的死結。
2020年5月,影片號發生了一次重大更新,釋出了基於朋友點讚的新的灰度版本。基於社交推薦的影片號終於迎來使用者爆發期,2020年6月,影片號DAU突破2億,張小龍還特地釋出了一條朋友圈mark。今年10月,有訊息稱影片號DAU已經突破5億。
這樣的使用者基數之上,一場破圈層的活動也就自然而然被安排進微信的規劃表裡了。
但西城男孩的破圈或許能在短時間引發使用者狂熱,帶來使用者峰值。但如前文所言,類似的活動可以錦上添花,卻難雪中送炭。直到現在,外界對使用者在影片號的停留時長几乎一無所知。
“我們從來不會關注使用者在微信裡停留的時長,那不是我們的目標。”在2021年初的演講中,張小龍曾這樣說道。
影片號未來成分幾何
儘管有著羨煞旁人的DAU資料,但大多數情況下,這可能並非使用者的主動貢獻,而是來自朋友圈或微信聊天場景。
鞭牛士隨機調查了身邊多位使用者的使用情況後,發現很少有人有刷影片號的習慣,但多數都或多或少看過影片號內容以及直播。這種調查或許存在一定的偏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影片號的優勢和短板。
對以上調查結果的另一個輔證是:西城男孩的演出直到當天直播時才呈現出破圈層的傳播態勢。這種現象的出現當然可以歸因於騰訊此前的有限宣傳,但我們必須承認它同樣和5億影片號使用者的忠實度存在相關度。
讀者朋友其實也可以自行感受一下現階段影片號的使用者使用情況是怎樣的。
影片號的“偶然性”使用者何睿告訴鞭牛士,“偶爾不小心點進影片號看到喜歡的內容後,我會轉而去B站或者抖音關注這個up主,而不會選擇在影片號關注。”何睿是一個把每樣事情分得都很精細的人,蘋果更新系統中的勿擾模式可謂深得她心。在刷短影片或者看劇時,她經常會開啟勿擾模式,以此來避免外界的“騷擾”。
另一使用者童麗則表示,感覺和抖音有點像,都是短影片。但是目前沒有抖音功能多,抖音搜尋到的內容比較多。當然,比抖音好的是目前還沒有沒在影片號裡看到廣告。“太多短影片平臺了,微信還是隻做微信好了。”童麗最後感嘆道。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影片號和抖音的資訊流介面幾乎一致,頂部三個Tab欄除左側的好友區別於抖音的同城,強調了社交屬性外,其它兩個都是關注和推薦。
童麗的感嘆代表了不少使用者的想法,但微信和騰訊顯然不可能讓微信僅僅作為使用者的社交工具,它被騰訊寄予了太多期望。
微信成功問世以後,幾乎所有騰訊做不好的領域最終都在微信實現了“開花結果”。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無疑是2014年春節期間微信紅包的“偷襲珍珠港”事件,直接推動了騰訊在支付領域和阿里形成兩強格局。而在此之前,騰訊的財付通也是基於QQ的業務。
在2021年初的微信公開課中,張小龍動用了超過50%的篇幅來解釋影片號的初衷和規劃,足以見其對影片號的重視。
西城男孩的破圈事件出現以前,影片號已經歷經多次更新。包括但不限於同公眾號繫結、浮窗瀏覽、同企業微信打通等。在最新版本的微信中,影片號浮窗功能已經被取消,至於未來是否重新上線或者以另一種新形式出現還未可知。
另外,影片號的創作者活動與商業化規劃也均已提上日常。
12月7日,影片號上線創作者激勵計劃,其中提到未來一年將透過流量扶持、專項獎勵和完善的權益體系,讓平臺創作者真正實現“有流量”“有收入”“有成長”。
與此同時,近期有訊息提到,繼直播上線購物車功能後,部分微信影片號目前正在灰度測試“短影片購物車”功能。這一路徑和抖音、快手的商業化模式並無太大差別。相比之下,影片號對於廣告目前仍是異常剋制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不會增加。
36氪-未來消費曾經在文章中總結道,影片號的從業者們希望張小龍能夠講出一個與張一鳴和位元組跳動截然相反的故事——不是“大力出奇跡”,而是“剋制出奇跡”。
拋開“剋制”與“大力”的區別,對於張小龍而言,作為內部賽馬的勝利者,影片號對標外界的戰爭才剛剛開場,依然任重道遠。
而對微信來說,“臃腫化”雖然早已經被戲謔過無數次。但當短影片不斷攻入,這或許已經不再是調侃,而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