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咱們北方的鄰居也在做各種年終的總結活動,先是俄軍的國防部首長級擴大會議,後是總統的年度大型新聞釋出會,普京自然也是做了不少演講和發言,發言當中重要的資訊不少,不管是關於俄軍現代化建設的還是關於俄羅斯歐洲邊境局勢的;但其中還是有一條關於中俄合作的訊息比較矚目;那就是昨天普京親口承認,中俄之間正在進行合作,共同開發一些高科技武器。
這算是又一次給中俄之間的戰略合作進行官宣和站臺了,比起以往中俄之間軍貿合作在官方口徑上一向的低調和沉默,只有媒體旁敲側擊的透露一點訊息來;這次普京給予親口證實,那可謂是相當高調了,被普京放在一起並列陳述的還有中俄聯合演習,海空聯合戰略巡航等等,應該說放在這種級別的定調之下,合作研發的高科技武器,也得是規格非常高,戰役乃至戰略價值非常重大的東西才配得上。
那就還是那個問題,在中文網際網路環境普遍不看好的前提條件之下,肯定有人要問俄羅斯到底還有哪些先進技術比中國領先,值得我們去用聯合開發的方式來進行高新武器的研發生產呢?畢竟與俄羅斯進行聯合開發這種事情,歷來在網際網路輿論上就是不受看好的。
那其實還挺多的,除了最常提到的核潛艇大飛機,以及其實已經沒有太多優勢的航空發動機外,還有超燃衝壓發動機技術以及配套的高超導彈;大型電子戰裝置尤其是陸基大型電磁頻譜戰裝置設計和使用經驗;大型複雜核動力船舶建造;爆炸反應裝甲和複合裝甲技術等等等;要想列舉的話其實可以找出來很多,不過也能看出來,俄羅斯已經從全領域大幅度領先的狀態,到了現在集中在複雜系統設計與整合與使用等等的經驗性領域,真的在具體技術和子系統上的技術,大部分已經確實被我國實現趕超了。
就好像放在核潛艇上,俄羅斯新銳的核潛艇當然比我軍的要先進不少,但是在要細分到子系統上看,我國在聲吶等水聲系統上的技術早就已經超過了俄軍,比如波束成型技術,比如換能器等等;在推進系統等等與噪音控制有關的方面也頗有造詣;但是核潛艇的噪聲控制是個系統工程,不是多一個泵噴或者少一個軸系的事情,艇內裝置噪聲控制,次聲輻射,艇體水動力學特徵等等會給噪聲帶來的影響往往比一個泵噴(不管有沒有軸)更重要。
而水動力最佳化是一門實踐和理論都很重要的學科,指揮台圍殼靠前還是靠後50釐米,一個舵面的流體動力學形狀都能對噪音產生巨大影響,而這種降噪的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積累資料,設計技巧以及水池實驗;比起在水聲領域跑了幾十年水池,造了大量核潛艇的俄羅斯人來,我們在這些方向上還差的遠。同樣的道理放在飛行器設計上,放在防空系統設計上,放在各種地方都是如此,在完成子系統技術的超越之後,系統工程與整合能力的迎頭趕上,也就更重要了。
但是,這種只有俄羅斯在某個領域比我們強大太多才要聯合研製的思路本來就是存在問題的;聯合研製不一定就是你有更先進的技術我花錢買這就叫聯合研製,這種一方出錢一方出技術的所謂聯合,一般也就印度之類的除了錢什麼都沒有,也沒什麼真實追求的國家才會稀罕的低水平合作;而兩個技術水平相近的國家真正的高規格合作,從來不會是什麼一方明顯強一方有技術短板,而是雙方水平差不多有各有擅長,這樣的聯合研製才能是高水平的。
歐洲做颱風戰鬥機的時候聯合研製,顯然不是西班牙和德國出錢換英國和義大利的航空技術嗎?意法聯合做了兩代歐洲大型水面艦艇,也不是因為法國與義大利誰艦艇設計製造水平高,而是恰恰他們的水平處在差不多的標準上,萊昂納多與DCNS各有所長。
兩個水平對等的國家搞聯合研製,從來都不是什麼因為對方有我沒有的先進技術,指望著靠聯合研製來換取對方有我沒有的先進技術,那這種聯合研製永遠都將會是低人一等的,而且是雙方都不會滿意的。真正的高水平平等的合作研製,必然是出自於雙方都有類似的需求,然後先定列雙方共有需求做好專案規劃,確認主導和各自的專案分包,這種分包當中可以你擅長氣動那你做氣動,我擅長髮動機那我做發動機,有些高難度技術可以雙方進一步合作組成突破團隊,協作研發;這才是軍事裝備研發合作的正路;而不是我想搞直升機但是我沒有發動機,或者我要研製核航母沒有反應堆,所以拖上更擅長髮動機或者反應堆的你,花錢讓你來做。
那這個中俄聯合研製的武器都會有哪些也就很好去考慮了,不要去想什麼俄羅斯有的先進技術我們沒有,或者俄羅斯什麼強我們什麼弱,然後掏錢讓他們出技術;而是我們有什麼與俄軍共有的先進裝備需求,雙方的技術水平又差不多各有短長,雙方合作研發下一代裝備能搞的更加先進或者更加省錢,這才會是合作研發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