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3日18時12分,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這是文昌發射場今年完成的第五次航天任務,測試發射大廳內,各系統指揮員、關鍵操作手互相道賀、合影留念。
記者在人群中發現了一個熟悉的面孔,在今年的天舟二號、天舟三號任務中,他都坐在大廳內同樣的位置。
“我是火箭發射總體動力系統指揮員,王磊。我主要負責火箭動力系統的測試、加註以及發射工作,守護火箭的‘大動脈’。”他向記者介紹道,與執行發射任務下達口令時不同,此時他的聲音更為放鬆、柔和。
火箭測試發射是一項規模巨大的系統工程,動力系統是各系統中承擔測試工作最多的核心部分。因此總體動力系統指揮員是“口令天團”裡口令最多的分系統指揮員,頻繁的“110收到”更是讓他“聲”入人心。
“110”是總體動力系統指揮員的代稱,一句“110收到”是承上啟下,是指揮員王磊準備就緒,是龐大精細的火箭動力系統開始運轉。
在文昌發射場執行的五次任務中,王磊共擔任了三次系統指揮員,即使中途承擔壓力、連夜鏖戰,也從未出現過一次誤指揮。
時光回溯到半年前,今年5月,天舟二號任務由於技術原因“推遲發射”。
推遲發射,意味著火箭將在塔架進入“待機”狀態。但火箭的“待機”絕非給電腦按個按鈕那麼簡單。首先,要儘快洩出發動機內的大量低溫推進劑,將火箭切換至安全狀態。
一時間,日夜交替在這座發射場失去了意義。王磊負責的動力系統連夜投入繁雜的新程式,他需要指揮前端崗位人員在悶熱的塔架內部以最快速度完成管路對接、雜質吹除等操作。儘管環境條件艱難、多種狀態交織,火箭動力系統的工作仍然緊張有序、一氣呵成,待他們獲得短暫休整,已是清晨時分。
但王磊不能休息,在問題徹底解決之前,他連續79個小時守在測試發射大廳,困了就在座位上睡,餓了就等到不忙的時候扒兩口飯。因為動力系統參與的每一項工作,都要有他的口令陪伴。四天三夜下來,問題解決了,任務正常推進,王磊也累得有些脫相了,可他的眼神總讓人覺得他能扛。
“可能是因為我出生在陝北山區的一個小縣,從小在黃土高原長大,所以比別人能扛。”如王磊所說,黃土高原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始終根植於他的內心,在其人生之路上幫助他砥礪前行。
剛到文昌發射場工作不久,王磊就被派往火箭運載研究院學習調研。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調研第一天就在筆記本上寫下:中國想要成為航天強國,就必須擁有大推力火箭。
為了儘快掌握裝置,王磊給自己制定了近乎嚴苛的學習計劃,同時還積極跟蹤產品裝置研製開發。在參加故障討論會時,他多次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給火箭發動機領域的老專家留下深刻印象。
學成歸瓊後,王磊憑藉前期積攢的知識儲備,開始著手準備動力系統教材的編寫。他說:“新的發射場,一定要有自己過硬的技術!”面對全新的火箭,圍繞任務指揮流程、質量安全風險控制、大流量燃料加註與洩回等等,開始了摸著石頭過河的艱難探索。
“用火之意志,點燃冰箭飛天的夢想。”在“110”王磊早年的筆記本中,這行清秀的字跡似乎在微微泛黃的扉頁發光。經過日夜不停的修繕,他終於編寫出動力系統相關教材、操作規程、裝置維護規範以及崗位試題庫等任務試驗文書20餘份,也譜寫出了對長五火箭飛天的必勝信念。
從王磊踏入航天事業的第一刻,到他成為統管一整個動力系統的“110”,勤奮執著早已融入他的骨血,成為一種習慣、一生所有。
來源:我們的太空
文字:徐斌如、胡雷鳴
攝影:李汶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