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軍的歷史上有過不少次“誤炸”,而美軍的“誤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假的,一種是真的。
有一些所謂的“誤炸”很明顯是有意為之,敏感的時間,敏感的地點就炸了,過後給出的理由也很牽強,漏洞百出,其中怎麼回事都能猜到。
一個一邊吹著自己的武器多麼先進多麼厲害的國家,一邊又頻繁“誤炸”,這明顯是矛盾的。
當然,有一些誤炸倒是真的,那就是炸到自己人了。
頻繁出現的誤炸
在三十年前的海灣戰爭中,美軍陣亡一百四十六人,三十五人死於自己人之手,受傷四百六十七人,七十二人是被自己人打傷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有一百多人傷亡是自己人造成的。
2003年3月24日在伊拉克,美國一架F-16在執行任務返回途中被鎖定,而鎖定它的竟然是美軍自己的愛國者導彈雷達。
為了自保這架戰機的飛行員發射了一枚哈姆反輻射導彈,徹底摧毀了愛國者雷達天線,事後確定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不然這個飛行員就攤上大事了。
2003年4月2日,伊拉克的天空突然一聲巨響,一架美軍軍機從天上掉了下來,這是一架從美國海軍小鷹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艦載戰鬥機。
這架大黃蜂戰鬥機正在執行任務,不料被伊拉克軍隊的防空導彈發現,伊拉克軍隊發射兩枚地對空導彈。愛國者導彈原本是去替戰鬥機攔截導彈結果打到了戰鬥機本身。
與上次不同,這次誤擊造成了傷亡,駕駛戰機的內森·懷特少尉陣亡,而這架倒黴的大黃蜂戰鬥機也就成了伊拉克戰爭中第一架毀於自己人之手的戰鬥機。
為了這件事美國軍方和生產導彈的雷聲公司還有些爭論。導彈專家和導彈部隊的軍官認為,可能是愛國者導彈的識別有問題,不可能每次都是飛行員有問題,雷聲公司否認這些說法。
雷聲公司的否認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因為美國的誤擊自己人事故並非都牽扯到愛國者導彈,其他武器之間也有誤擊。
把時間撥回到伊拉克戰爭的十年前,1994年4月14日,有兩架美軍黑鷹直升機搭載著聯合國人員在伊拉克北部的“禁飛區”飛行。
隨著兩聲爆炸,上演了“黑鷹墜落”,兩架黑鷹直升機被美國F-15擊落,二十六個人沒有生還。
這次誤擊美軍給出了兩個說法,一是黑鷹直升機上的“敵我識別應答機”沒有開放,所以沒有識別清楚,另外說是美軍飛行員把黑鷹直升機看成了雌鹿直升機。
前面那種說法真假不好說,反正黑鷹和雌鹿兩種直升機就算一個不懂軍事的人也能看出巨大差別吧。
除了這些自己打自己的事件,還有很多打盟友的事件,不過真誤炸還是假“誤炸”,就難以辨別了。
比較有名的一次發生在2003年的伊拉克,2003年3月28日,美軍一架A-10攻擊機在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打了一個英軍裝甲車隊,造成一死四傷。
用英軍士兵自己的話說:“我能控制好我的坦克,我能使他免遭敵人攻擊,但是我卻不知道該怎麼對付從我背後朝我開火的美國人。”
為什麼說可能不是真誤炸呢,因為這些國家的盟友關係對彼此來說,是自己人,也算不上自己人。
1982年馬島戰爭的時候,英國得到了法國人的支援,法國人不再繼續給阿根廷供貨,也向英國提供了阿根廷法制武器的詳細資料。
可結果是,不但阿根廷把飛魚導彈裝在超級軍旗上了,還打出去了,還打出戰果了。技術問題誰給解決的沒人說得清楚,反正大家都看到飛魚導彈在戰後價格翻了好幾倍。
美國的誤炸以後,英國等國家的武器在財大氣粗的中東國家中確實不那麼受歡迎了,美國的武器倒是賣得挺好。
誤擊背後暴露了什麼問題
1982年5月4日,阿根廷的一架P-2H海王星遠端巡邏偵察機為給馬島上補充物資的運輸機探路,結果意外發現了漂泊在海上的謝菲爾德號。
這架巡邏機機長普羅尼向基地報告了這一情況,阿根廷奧格蘭德空軍基地告訴普羅尼機長立刻雷達關機。
普羅尼立刻領會了基地的意思,雷達關機後普羅尼立刻繞了一大圈飛走了,它要給英軍一個假象,自己沒有發現英國驅逐艦,而是另有目的。
這一招奏效了,英軍果然沒有反應。之後,兩架阿根廷超級軍旗戰鬥機分別由達卡拉茲少校和馬喬拉中尉駕駛,掛著飛魚導彈就奔英國軍艦去了。
兩架飛機以三十米的超低高度飛行,在距離目標四十公里後迅速飛起發射了飛魚導彈,英軍還來不及任何反應就被擊中了,並且很快沉入了海底。
謝菲爾德號被擊沉的原因,分析有很多:第一,缺少空中飛機的支援,沒有空中預警;
第二,就是為了使用衛星通訊和本土聯絡,關閉了對空警戒雷達;
第三,英國太低估了阿根廷軍隊,放鬆了警惕;
第四,彼時英國經費已經不足了,只能讓有限數量的軍艦幹更多的活,防空、反潛、反艦多種能力結合在一起好像還很強,實際上更弱了,過度追求了完美。
從這個案例我們就能找到自稱武器先進的美國為什麼總是自己打自己了。這其中有很多具體的原因,比如敵我識別出現了問題、人員操作失誤等等。但以更大的角度來看,這似乎是必然會出現的情況
人類戰爭先從冷兵器時代跨入熱兵器時代,從熱兵器到更先進的熱兵器,軍隊手裡的武器是發展了,可這發展既是發展了優點,又發展了缺點。
古人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代作戰主要的補給物資就是糧食,其他的戰鼓、兵器等等物品需求並不是很大,不需要像糧食一樣必須持續不斷地供給。
兵器可以一直用,要損壞換新的得打很多場仗,糧食打不打仗都得消耗。
現代戰爭則不同,油、電、彈藥、糧食任何一樣沒了軍隊戰鬥力都大打折扣,幾十噸上百噸的武器立刻變成廢鐵。
現代戰爭所用的武器優點往往就是缺點,一架轟炸機體積大帶炸彈就多,相反的也更容易捱打。坦克重能增加防護力,但是犧牲了機動性。無人機優點是無人,可以減少傷亡,可缺點也是無人。
武器裝備動不動打幾百公里幾千公里,相對於冷兵器時代這是優勢,可是這樣的方式要高度依賴通訊和偵察能力,沒有這兩點也是廢鐵一堆。
越複雜的東西越容易出現問題,也越容易被幹擾。
阿根廷擊沉謝菲爾德號,一是偵察到了目標,二是及時報告了基地,形成了這個攻擊計劃。相反,謝菲爾德號被擊沉就是因為失去了發現目標的能力。
這種幾千公里外的攻擊、通訊和偵察靠的就是武器裝備,中國人都知道一個道理,不管做什麼事機器是不能完全靠得住的。
主要影響戰爭勝敗的是人,一是靠人的正義性,得到廣泛的支援,二是靠人的智慧。
正所謂“上兵伐謀”,上等的用兵策略是用謀略取勝。“謀”是什麼,是經驗、策略、思維和智慧,“謀”是哪來的,當然是人而不是機器。
美國這個國家恰恰相反,它主張武器是最重要的,歷史上有那麼多“火力制勝論”的戰例。
不管怎麼回事先一通炸,打兩下打不動直接呼叫戰鬥機,戰史中經常統計一場戰役美軍用了多少萬噸炸彈,一平方公里用了多少炸彈。
因此,對機器的過度依賴,誤炸的情況出現就成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