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莫洛托夫手雷”,右手“波波沙”的志願軍戰士準備從坑道口出擊
這是一張抗美援朝時的老照片,最左側的志願軍戰士左手拿著一顆手雷,這是一顆RPG-6反坦克手榴彈(中間黃圈),右手提著一支帶71發彈鼓的波波沙(紅圈內,中國仿製的50衝鋒槍只能使用35發彈匣),洞口處那名志願軍戰士好像是腰後別了一顆手雷(右側黃圈),看戰鬥部形態是圓柱形,那這顆手雷就是RPG-43式反坦克手榴彈。
手雷+波波沙,就是當年志願軍戰士最愛的近戰組合。
這手雷當時國內還不能自行生產,用的都是蘇聯提供的RPG-6和RPG-43式反坦克手榴彈。
不過上面的志願軍戰士拿著手雷出擊可不是去炸美軍坦克,而是去攻佔美軍的陣地。使用反坦克手雷去炸步兵,算得上是志願軍“不講武德”的一種戰術,且屢屢奏效。
RPG-43式反坦克手榴彈
瞧這大傢伙:重1200克(兩斤四兩),戰鬥部裝TNT炸藥612克,破甲深度75毫米,對人員殺傷半徑20米左右。
RPG-6反坦克手榴彈
RPG-6反坦克手榴彈則是在RPG-43式反坦克手榴彈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它對空心裝藥結構和藥型罩形狀進行了最佳化,雖然內裝炸藥只有560克,卻能保證100毫米的破甲深度。
志願軍戰士喜歡用這兩種反坦克手雷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威力大。一顆手雷相當於三四顆51式木柄手榴彈,但攜帶卻比集束手榴彈方便。
由於份量十足,志願軍戰士給這兩種手雷取了“兩斤半”的綽號,而在正式稱呼中,除了稱官方型號,志願軍內部也稱作“莫洛托夫手雷”。
一般人肯定知道“莫洛托夫雞尾酒”是指燃燒瓶,想不到志願軍還給這兩種手雷取了這樣一個名字。
著名電影演員、志願軍老戰士張勇接受中央電視臺大型電視紀錄片《英雄兒女》劇組採訪時說,在朝鮮戰場到前線坑道慰問志願軍戰士,唱完歌后送給戰士一顆繫著紅綢子的“莫洛托夫手雷”,戰士們很受鼓舞……
而15軍在上甘嶺戰役後的總結中也提到,戰士們特別喜歡“莫洛托夫手雷”。
不過為什麼取這樣一個名字,時間久遠卻查不到來歷。
喜愛手雷是因為威力大,戰士們喜歡波波沙就是因為火力猛了。
說起來AK47是一代名槍,但近戰時火力甚至還不如波波沙猛。
一則是波波沙理論射速高達900發/分,超過AK47的600發/分50%。
二則使用71發彈鼓時彈容量超過AK47的30發彈匣一倍多。
三則波波沙因為採用自由槍機原理,加上彈鼓重,所以槍口上跳不嚴重,近戰時連發射擊精度高:
這是真實的波波沙連發射擊畫面,如果AK47這樣射擊,搞不好天上的飛機都被打下來了。
遊戲中準確模擬AK47槍口上跳帶來的影響
當然,AK47相比波波沙還是有代差優勢,因為能滿足從運動戰到陣地戰坑道戰的全部戰鬥場景,而且7.62×39毫米中間威力彈也遠比波波沙的手槍彈威力大,波波沙也就適合在陣地戰和坑道戰中潑灑彈雨。
志願軍戰士在抗美援朝後期的陣地戰和坑道戰中,就憑著左手“莫洛托夫手雷”,右手彈鼓波波沙,打出了世上最強輕步兵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