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曾再一九五零年的時候跟美國在朝鮮戰場上進行了一場軍事上的正面較量,此次戰爭時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換來了長期的和平穩定。也是這場戰役把美國打回到三八線以外,中國也樹立了自己的威信,此後沒有國家敢輕易來觸碰中國的底線。
在做出了進行抗美援朝戰爭的決定以後,讓誰掛帥出征就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眾領導人齊集一堂進行商議,這位掛帥的人需要有獨當一面以及掌控大局的能力,更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所以可以在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十位軍事家也就是十大元帥當中做出選擇。
十大元帥是哪十個人呢?他們分別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以及葉劍英。在經過一番討論以後,毛主席最終決定讓彭德懷掛帥帶領中國人民志願軍橫跨鴨綠江去抗美援朝。這個選擇除了彭德懷確實擁有十分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以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
首先就是朱德是十大元帥之首,他第一個就被排出了選項當中。朱德在中國共產黨最艱難的時刻為紅軍保下了八百多名種子。且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他手中的工作非常多,並不適合率軍去朝鮮。排除朱德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年事已高了,出生在1886年的他在發生朝鮮戰爭的時候已經有六十四歲了,難以適應朝鮮地區那惡劣的環境跟高強度的指揮工作。
其次就是葉劍英了,他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參謀,他擅長的是制定相應的作戰計劃以及調配軍隊,在指揮大兵團作戰方面並不適合。
還有就是賀龍元帥了,他曾經有擔任過第20軍的軍長,也參加過南昌起義,更是南昌起義當中軍銜最高的人。不過即便他參加過百團大戰,但是在對大兵團作戰的指揮方面還是不夠突出。這一點陳毅元帥也同樣如此,要是指揮小規模戰役是沒什麼問題的,在指揮大兵團方面還是有所不足。
還有就是徐向前元帥了,他曾在一場戰役當中發生了事故,經過修養以後身體也還是沒有好轉,並不適合在環境惡劣的朝鮮指揮戰爭。更何況徐向前元帥在解放戰爭的階段就因為病情的原因導致指揮延誤,因此也被排除在選項當中。
接下來是羅榮桓元帥,他是那10位元帥當中的唯一一名政委,曾經在淮海戰役裡面立下了顯赫的戰功,將廣大人民群眾團結起來,建立了一個良好的群眾基礎,我軍的後勤供應得到了保障。不過畢竟他擔任最多的就是政委的工作,所以在指揮方面還是缺乏的。
上面的人被排除在外以後,還剩下的就是彭德懷、林彪、粟裕以及劉伯承這四個人了。他們都有著指揮大兵團的經驗,而且也都可以獨當一面跟掌控大局。實力都很強,其實這四個人裡面毛主席最中意的是粟裕。
南昌起義的時候粟裕擔任的是警衛班的班長,在紅軍階段擔任的是師部的參謀長,且在解放戰爭時期擔任的是華東野戰軍的副司令。即使粟裕的軍銜不是很高,但他立下的戰功是不可磨滅的。他在解放戰爭中進行過六次的指揮,而且其中有四次都消滅敵軍有三萬以上,也在渡江戰役裡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更是在淮海戰役裡面把敵人的精銳部隊殲滅,斯大林也有過稱讚他是名具有軍事才華的指揮官。
粟裕的指揮才華得到了一致的肯定,他在南方打了很久的游擊戰,在南方那種複雜的地形進行指揮也是駕輕就熟了。地形這一點跟朝鮮就撞上了,朝鮮的山區也多,十分適用游擊戰的打法。這麼一看的話,粟裕確實是絕佳的人選,那為什麼最後的人選不是他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身體原因了。他在東北邊防軍組建的期間擔任的是司令員兼任政治委員。繁重的工作任務讓他突發高血壓,沒辦法只能去青島那邊的療養院進行修養,身體還沒恢復好。這時抗美援朝戰爭又是迫在眉睫了,只有再找其他的人了。
後一個熱門的人選就是林彪了,他是十大元帥當中年紀最小的,還指揮過非常多的經典的戰役,在平型關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以及海南島戰役裡屢立戰功。但是他對毛主席做出抗美援朝是決議表示了反對,也就沒能成為主帥。
所以在最後的討論之後得出的結果就是讓彭德懷掛帥。彭德懷乃紅五軍的創始人,在紅軍時期,他始終擔任著最為艱苦的工作。抗日戰爭時期,他是第十八軍團的副總司令,有過半數以上的八路軍都由他指揮,更別提他還有十分豐富的大兵團作戰的指揮經驗了。
抗日戰爭裡,彭德懷永遠是衝在最前面的人。在他指揮的百團大戰裡面,他調動了一百零五個團的二十多萬計程車兵,殲滅好幾萬日軍。除此以外他也有非常優異的地形戰經驗。
種種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彭德懷具有吃苦耐勞、無所畏懼的品質,哪裡有困難了,他就會在那裡。所以,在一九五零年十月二日舉行的會議上,毛主席表示彭老總是最適合掛帥出征的人。在十月十九日,彭德懷兼任司令員與政委,身負黨和人民的重託,率領百萬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橫跨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
隨後的抗美援朝戰爭無不證實了毛主席做出的決議是正確的,在彭德懷的帶領下,志願軍為中國打出了軍威以及國威,成功地把美軍打退會三八線以外。
此戰的勝利,有力的維護了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牢牢的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也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遏制了美國往外侵略擴張的勢頭,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威望,極大地提升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以及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這是世界各國尊重中國的重要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