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不久前在位元組跳動推出頭條搜尋後,國內的搜尋引擎市場似乎又重新“火”了起來,並且不僅僅是新興勢力的加入,作為國內搜尋引擎領域的老兵,日前360方面悄然上線了一款名為“無追搜尋”的產品。據悉,這款產品的賣點是致力於為使用者打造最純粹最安心的搜尋體驗,無論是在訪問時還是在訪問後,無追搜尋功能內均不會採取任何形式的使用者追蹤行為。
360無疑是國內網際網路江湖中一個很特別的存在,許多網友對其最大的印象往往是以360安全衛士為代表的一系列安全軟體,又或者是赫赫有名的360安全瀏覽器。然而在360創始人周鴻禕的口中,則是“做安全和瀏覽器都不是我的初衷,我一直想幹的是搜尋”。而從中文上網導航3721、到雅虎時期主導的“一搜”,再到360搜尋,毫無疑問360有著濃厚的搜尋情結。
事實上,360與搜尋的第一次邂逅始於2012年8月16日,但這一天網際網路圈的大事是小米手機2正式釋出。儘管沒有聲勢浩大的宣傳,但手握360瀏覽器和安全軟體積累起來的龐大使用者群,360搜尋上線一週就佔據了國內搜尋市場10%的份額,迅速成為繼百度、搜狗之後的三號玩家。到了2013年年末,360搜尋更是超過搜狗,佔據了國內搜尋引擎市場23%的份額。
最初,360搜尋被稱為“綜合搜尋”,與谷歌、百度這類通用搜索引擎不同,其所呈現的搜尋結果是集百度、谷歌、搜狗等搜尋引擎結果的綜合產物,使用者看到的結果是360搜尋對百度、谷歌等搜尋結果的二次加工,並且標註了競價排名、搜尋引擎廣告等資訊。因此對於依賴搜尋引擎帶來廣告營收的百度來說,360搜尋的閃擊戰顯然不可忍受,旋即百度與360圍繞搜尋引擎也曾展開了一番龍爭虎鬥。
面對來勢洶洶的360搜尋,百度當時的做法是雙管齊下,一方面宣稱“360搜尋不顧Robots協議,肆意抓取百度資料,不遵守網際網路基本協議,對全體網民的隱私和安全都會造成威脅”。另一方面,百度則使用了重定向技術,在使用者透過360綜合搜尋訪問百度知道、百科、貼吧等伺服器時,會強行跳轉至百度首頁。
在這一輪,百度和360可謂是“奇招迭出”,廣告標註、爬蟲遮蔽、應用捆綁、流量劫持、下載攔截等等方式,可謂是為網民上演了一番古典網際網路市場競爭的標準戲碼。由於百度有著十餘年資料和技術積累帶來的先發優勢,使得360搜尋在面臨內容層面的劣勢,以及重定向等技術手段的壓制下,擴張的腳步被扼制。而360與百度在搜尋引擎市場的第一次交鋒,也以百度訴360違反Robots協議案的落幕為標誌而告一段落。
但憑藉著龐大的使用者基礎,360搜尋的市場份額一直穩居行業第二的位置。在蟄伏了一段時間之後,百度在2016年犯下大錯,圍繞著醫療廣告“競價排名”的危機爆發。對這個送上門的機會,360搜尋打出了“SO靠譜”的廣告語,將一年前推出的好搜品牌與360搜尋合併,意圖就是向外界傳達360搜尋始終安全靠譜的品牌形象與品牌理念,這在當時也與百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然而,百度搜索引擎的使用者基礎太過深厚,使用者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扭轉,就像Facebook在“劍橋分析醜聞”後同樣也未傷元氣一樣,百度的第一中文搜尋引擎也並未被動搖。當然,搜尋引擎因為不再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船票”,甚至成為了這個時代最大的失意者,因此360暫時偃旗息鼓選擇發力智慧手機業務,也使得搜尋引擎市場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太多的看點,直至位元組跳動的頭條搜尋再次點燃了市場。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著“搜尋”情結的360再度出手,並且也延續了此前一貫的思路。上一次360搜尋主打的是安全,而這一次無追搜尋主打的則是隱私保護,都沒有從技術出發、而是從使用者體驗的角度來打造差異化。此次無追搜尋是建立在360搜尋的基礎上,但卻沒有了資訊流、沒有熱門推薦,有著非常純淨的使用者介面。
並且值得一提的是,無追搜尋實現隱私保護的關鍵,是在預設情況下不使用Cookie,並且使用者行為資料會被去標識化,也就是使用者輸入的關鍵詞、點選的連結、訪問時間、停留時長等資料會被收集,但是在經過技術處理後,這些資訊無法識別到特定的個人,再搭配無追搜尋沒有賬號體系的特點,使用者隱私確實能夠得到一定的保障。但前提,是360確實按照他們的承諾做了。
如今在大資料基礎上建立的使用者畫像,無疑是網際網路廣告行業實現精準投放的關鍵所在,而建立使用者畫像的核心資料來源則往往是網民在搜尋引擎留下的痕跡。所以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無追搜尋就是為了滿足當下使用者追求個人隱私的需求,透過推出這樣定向的搜尋引擎來吸引不願意使用通用搜索引擎的特定使用者群體。
所以無追搜尋的目標使用者群體也非常明確,就是看重個人隱私勝過資訊獲取的使用者,然而儘管這部分使用者確實存在,但能否支撐無追搜尋持續執行現階段或許還要打上一個問號。更何況,搜尋引擎是為了滿足使用者獲得資訊而存在的,它同時也是內容分發的渠道。
如今的情況,是APP的孤島化導致了資訊的孤島化,位元組跳動能做頭條搜尋是因為旗下有今日頭條、抖音、西瓜影片、頭條百科這樣的內容生態。而無追搜尋的命門,則就在於內容的匱乏,而沒有自有內容生態也就只能依賴於360搜尋,因此其目前在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要遜色於百度搜索。
這就是一個極為矛盾的地方,搜尋引擎是作為工具而被使用者需要,滿足使用者獲取存在於網際網路上的資訊才是其核心功能。如果扮演不好最為基礎的工具角色,即便個人隱私保護做得再優秀,使用者真的有非用無追搜尋的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