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凡事,不完全靠自己去妄想。
積極主動的奮鬥意志靠不了任何人,那個主動與突破,永遠是自己要去承擔和決定的。
左右逢源、抵達成功彼岸,則無不是集體披荊斬棘、合力發展的成果。
參,是一種運化,不是一種簡單的教學;過程完全靠自己的細心和用心。
【1】
多少人的錯誤乃至於犧牲性命的【代價】【cost】,才提煉出難得的幾頁紙的資訊。
一本《史記》,道盡王國滄桑。
一本《道德經》,闡明人生之道全在退隱。
書本到手,看書的時候,讀者切不能自大。
細節與典要,不可輕易錯過。
某些要點,反覆多讀幾次,對自己更有好處。
其實,一個人想問題,也容易陷入偏僻或者狹隘。
學者也好、商界人士也好,多些談話與交流,思路會開闊、看法會全面。
大腦的思維,最適合先開放再凝合,較為安全。
多跟高人接觸和聊天,也是一種難得的進步。
有時候撿個耳朵聽聽上級和領導的總結、分析、看法與戰略。
詳細做些記錄,回到家反覆思維、參悟,好好體會的進步才會大。
畢竟每個人所處的層面不一樣,視野也不一樣,一件小事我們也可以學著去系統化地看待和評估。
【2】
執著與痴迷,總是噩夢的開始。
而痛苦與煩惱總是在過程中如影隨形。
不到一定的年紀或者一個人自己再多些經歷與感懷,我們就始終脫不開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單一地思考問題的危機。
我們何時能站在時光與天地的角度思維了,我們的深層次的智慧也就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