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總複習階段,孩子的作業明顯多起來了,我家Coco為了控訴作業多、壓力大,寫的小作文,大家也都看到了。
總複習階段,確實是親子關係的緊張期,家長一個處理不好,就容易爆發衝突,影響親子之間的和睦共處。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總複習確實需要家長的輔導,從而抓住機會幫孩子探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總複習方法。但如果家長不瞭解自家孩子的“學習型別”,用錯了方法,就會讓孩子越複習越煩躁,甚至不想學習了。
寶媽一招制敵
我曾帶Coco探索過很多總複習的方法,做筆記總結、畫思維導圖、做模擬測試,但這些方法,好像都不適合他,每次總複習他都要崩潰了。總是說:“我討厭總複習,老師瘋狂留作業,媽媽也瘋狂留作業。”
這不,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期末複習階段,這次我決心要改變一下策略,探索一種適合他的複習方法,沒想到真讓我們給搞出來了。[驚喜]
現在Coco除了完成老師作業,再進行自己額外的總複習,那是積極性特別高,再也不會怨聲載道了。來看看我是怎麼做的吧。
首先,確定他的學習型別。[思考]其實Coco挺愛畫畫的,但他一畫思維導圖就煩躁。通過幾次嘗試,我確定他不是個“視覺型”的學習者。[思考]Coco也很愛聽故事,但聽過的閒事都能記住,知識聽過了就還是忘。[思考]最終,我分析他應該是“動覺型”的學習者。
同時,我觀察他對電腦很感興趣,所以,我就教他做PPT,恰好老師也會用到PPT,所以他就覺得PPT很高大上,學起來也有興趣。
我們已經做了3個週末了,將每個單元的知識總結成PPT,再講給爸爸媽媽聽,這樣不但用到了“動覺學習”又用到了“聽覺學習”,我覺得非常適合他。
講授的過程中,知識在大腦中被重組成孩子自己的語言,特別有助於加強記憶。
3大學習型別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型別有三種:視覺型Visual、聽覺型Auditory、動覺型Kinesthetic。
[驚喜]視覺型學習者,喜歡用視覺來學習,而且透過視覺學習的記憶更牢固,大約能記住視覺材料的25%。[驚喜]聽覺型學習者,喜歡用聽覺進行學習,視聽結合他們能記住知識材料的65%。[驚喜]而動覺型的學習者,他們需要用手或身體來學習,只有親自參與了,才能記住知識材料。
由此可見,針對不同型別的學習者,家長要選取的複習策略不同,如果您讓動覺型的孩子,看書複習,顯然他記不住多少;您讓聽覺型的孩子,大量默寫+刷題,他肯定越寫越暴躁。
所以,家長要先觀察自家孩子的學習型別,他們平時是喜歡安安靜靜地看書,還是喜歡收聽廣播,還是將家裡能拆的都拆了?透過觀察揣摩,初步掌握孩子的學習型別。
1、視覺型
針對這類孩子,家長可以教他們繪製思維導圖,或者將重點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在書上,總之就是將知識轉變為圖片資料,並張貼在醒目的位置。
孩子的記憶是直接把圖片記住,考試時也是頭腦中出現一幅畫面,然後檢索所需知識。
2、聽覺型
針對這類孩子,家長可以讓他們把知識都錄成音訊,每天睡前、晨起都聽一聽,他們透過收聽可以很容易地將知識背下來,考試時直接回想收聽時的語感,就能想到答案。
3、動覺型
針對這類孩子,家長一定要讓他們親自實踐,將所學的知識用起來,用過的次數越多,他們能記住的就越多。所以,家長可以讓他們多刷題,也可以讓他們在生活中研究與學習相關的專案,增加學以致用的機會。
像我給我家Coco用的就是這類方法,生產一個PPT就是個實操的過程,孩子動手動腦了,講解的時候,就更考驗知識的內化情況,這個看似不如刷題可靠的方法,卻恰恰是適合他的,所以他做起來積極性很高。
特別提示:3類學習型別,有時在孩子身上是組合型出現的,如果能精準發現孩子的組合型別,孩子的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比如,Coco就是視覺+動覺型的學習者,所以他不但要動手,還要透過表達,加強記憶。
蓁蓁總結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而每個孩子也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開關”,只要按對開關,孩子就能變成學習“小馬達”,停都停不下來。
如果你家孩子也在學習上存在“厭學”的情緒,請您先彆著急批評他,先審視一下,他是不是正在用他最不喜歡、最不擅長的方式學習。如果確實如此,那說明我們的方式方法,需要調整了。
比如Coco下圍棋,每次我讓他“覆盤”他都挺不樂意的,覺得自己下的棋,都知道了,不用覆盤。
有一次,我靈機一動,讓他玩個遊戲:他扮演老師,對這盤棋進行點評,記錄下來之後,跟老師的點評進行對照,看看對上了幾個?他就顛顛兒地去了,還誇我這個遊戲好。
這不還是覆盤麼,就是換了個方式,就激發了孩子的學習動力。所以,家長們不要抱怨孩子不愛學習,其實大多數情況是沒有找到讓他喜愛的學習方式。
希望本文的分享,能幫您更好地觀察到孩子的學習型別,也幫您在輔導孩子學習時,創造出屬於您和孩子的好方法。
如果您在輔導孩子學習方面,有什麼奇思妙招,歡迎您在評論區分享。
我是@蓁蓁宜人,您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專注兒童心理研究,歡迎關注我。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