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私下解決,要對三個孩子的爸爸這麼狠”,這是李靚蕾在最後回覆中的其中一個問題。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前兩天自己寫的一篇文章底下那許多和此問題類同的問題。
確實有很多人都在說李靚蕾太狠,得不到就毀掉,讓三個孩子如何看待他們的爸爸?
我想,能說出這些話來的人,要麼就是從未或極少參與家庭生活的爸爸,不懂育兒之重點;
要麼就是自己本身就有著與王力宏相同的價值觀,認為他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作為有著兩個孩子的媽媽,一路帶娃到孩子快成年了,我深深地知道,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從來沒有完美的父母,但一定有為了孩子願意承認錯誤的父母
正如李靚蕾在最後回覆中所言:
“孩子需要的不是完美的父母,孩子需要的是誠實可信賴且遇到問題能夠勇敢面對且改正的父母”。
誠實、信賴、勇敢面對、有錯就改,這些不都是作為父母該有的美好品質麼?
在韓劇《請回答1988》裡,德善是家中老二,爸爸媽媽疼老大,疼弟弟,可唯獨忽視了德善。
由於德善的生日跟姐姐很近,她從來都是和姐姐一起過,從來沒有單獨過過生日。
直到有一次,德善再也忍受不了了,爸爸才發現,原來他的二女兒德善已經18歲了,長成了漂亮的大姑娘。
這時的爸爸才猛然醒悟,自己有多忽視德善?醒悟的爸爸端來一個蛋糕,單獨給德善過生日,並說下那段在後來被稱為經典的臺詞:
“爸爸媽媽對不住你,是因為不知道對老大要好好照顧,對老二要好好關心,對老小要教他好好做人。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頭一次當爸爸”。
及時醒悟,錯了就勇敢面對,就去改,這既是父母應有的責任與擔當,也是父母跟孩子和解的機會。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提出過一個育兒理論,叫60分父母。
意思就是說不做最差的父母,也不必追求做最好的父母,只需要做60分父母就好。
父母可以犯錯,可以不會育兒,但是父母要知錯能改,要學習與孩子相處,教養孩子,愛護妻子,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得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充滿矛盾、冷暴力的家庭氛圍,對孩子只有傷害
李靚蕾文中說到的,如果父母偽裝自己,從不與孩子坦誠相待,對孩就只有兩種結果。
一種是相信親友的詆譭而怨恨母親,另一種是感同身受母親所承受的一切,因為想要保護母親而與父親和親友對立。
我想說,李靚蕾說的這兩種結果真的很真實。
多年以前,我的一個表姐因為不堪忍受老公的懶惰,想要去廣東打工掙錢,結果表姐老公家的人死活不讓她出去。
最窮的時候,聽表姐說自己連買一包姨媽巾的錢都沒有,買什麼東西都要伸手問公婆,可她老公卻像個沒事人一樣。
後來,表姐還是問別人借的錢,悄悄地去了外地打工。
可就在表姐打工的那些日子裡,無論是她的老公,還是公婆,教給孩子的全都是媽媽壞,媽媽不要他們了,也從來不讓表姐和兩個孩子說話。
等到表姐再回來的時候,孩子已經不認她了,而老公也另有新歡。
現在,她雖然有和兩個孩子聯絡,但每次聯絡,他們之間依然是陌生和疏離的。
弗蘭克·卡德勒曾說:“生命最不幸的事實,在意我們遭受過的重大磨難,大多數都來自自己的原生家庭,而且這種磨難是很可能遺傳的,就很可怕,但是很真實 ”。
父母是我們的原生家庭,我們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當我們帶著虛偽的面具,不願意做真實的自己時,孩子也是無法真實做自己的。
一個從來不知道反思自己,認為所有的錯都是別人的錯的父母,當他們的孩子犯錯時,學會的也只有推卸責任,毫無擔當。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這是千百年來人們智慧的結晶。
寫在最後
雖然我們都是吃瓜群眾,但是在別人的經歷和故事中,同樣可以窺見一部分自我。
至於你能在其中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是否懂得夫妻關係、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重要性等等,這取決於你是否願意去看見自己、看見伴侶和看見孩子。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