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有個隨其一生的習慣。他說:“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感謝,即使碰到壞事、遇到災難,也要心存感激,說聲謝謝。”他還甚至強調:“必須用理性把這句話灌進自己的頭腦,就算感謝的情緒冒不出來,也要說服自己。”
語言是幸福人生的開端
語言和思維之間其實是雙向車道,而非單向車道。如果你知道自己還可以在思維和語言之間“逆向行駛”,你的生活就會多出很多主動的選擇。
刻意運用語言的力量,可以改變我們看待事物的視角。
語言學家本傑明·沃爾夫說:“語言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我們的思維內容。”
德國最大的連鎖超市奧樂齊(ALDI)創始人也說:“改變你的語言,就會改變你的想法。”
外部表現會影響內部狀態
影響我們思維和態度的不僅僅是語言,其他的外部表現也會對內部狀態產生影響。
比如,當你用牙咬著鉛筆然後不得不微笑的時候,你會感覺更高興,因為面部表情會向大腦傳送對於感覺和情感的反饋。
另外,簡單呈現某種姿勢,我們也能改變自己的所思所想。比如可以保持開闊的姿勢,讓身體佔據更多空間,能增強我們關於力量和控制的感覺。
超市研究員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當人們拿購物籃時會彎曲手臂,這種“收縮”的動作更容易使人滿足自己迫切的需求,屈從自己的慾望,從而不自覺地選擇那些能提供即時愉悅感的商品;而使用推車購物時,人們手臂向外“伸展”,在選擇商品時往往更加理性。
再比如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門店。進門時常常需要拉開門而不是推開門。因為拉門時手臂收縮,這個動作可以讓我們進入一種“簡單滿足”的心理狀態。而櫃檯上方展示食物的電子螢幕通常是從上往下而不是從左往右滾動,因為當人們的目光跟隨螢幕從上到下移動時,像在點頭稱是。
刀子嘴,豆腐心
從心理學角度看,刀子嘴的人不太可能有豆腐心。因為語言會影響思維,當刻薄的語言從嘴裡說出來的時候,內心也會不自覺地變得刻薄。
所以,提醒自己口出善言,多體察別人的感受,會讓別人感覺更好,也會讓自己變得更好。
美好人生,從好好說話開始
人們常說: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無論遇到什麼事情,說積極的話;無論遇到什麼任務,說和善的話;無論遇到什麼問題,說開放的話。
只要我們刻意練習,就能把我們帶向美好人生。畢竟從自己嘴裡說出來的話,第一個聽到的人是自己。聽得多了,我們自己也就信了。
好了,今天的讀書筆記分享到此,我們明天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