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你勤勤懇懇、埋頭苦幹,可是領導卻沒有發現你、提拔你,是不是有點生氣呢?孔子說,不要生氣,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首先你要想一想,是什麼原因導致你的才能沒有被發現?
如果是因為你新來不久的話,那麼你要知道,一個人的位置要跟他的成就相匹配,才能站得穩。所以你要問問自己,有沒有做出一番讓大家心服口服的成就?如果還沒有,假如一下子提拔你,那麼本來跟你共事的人,都成了你的下屬,他們怎麼會服氣呢?
孔子說:“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不要擔心自己沒有得到提拔,該擔心的是,你有沒有與地位相匹配的能力。如果能力不夠,就算憑運氣得到了它,早晚也會憑實力丟掉它。所以,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大家心悅誠服,屆時自然會水到渠成。
那麼,如果你已經做出了一番成就,大家都有目共睹,但還是得不到提拔,又該怎麼辦呢?甚至在有些地方,向來是踏實幹活的人得不到重用,投機取巧的人爬得飛快。如果你那裡有這樣的風氣,那就不宜久留了,走得越早越好。孟子說:
“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
君子是識時務的。孔子有個弟子叫閔子騫,很有德行,魯國的季氏想招他做官,他一聽堅決不去——季氏又不是什麼好人,給他打工不是助紂為虐嗎?所以閔子騫就跟季氏的手下人說:
“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趕緊回去好好替我辭掉這個差事吧,要是再有人來找我,我肯定跑到汶水之上了。
這就是君子的進退之道。
當然了,假如你短時間內還走不掉,或者還有什麼顧慮的話,那就要學會明哲保身,低調行事,隱藏自己的鋒芒和智慧。千萬不要在任何一件你個人力量無法改變的事情上出頭露面、伸張正義,那樣不僅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只會給你自己帶來禍患。
很多人對儒家的“正義”有誤解——覺得堅持正義,就是遇到任何不公正的事情,都要站出來仗義執言。其實不然,君子在身居低位的時候,要懂得埋藏自己,絕不能輕舉妄動。《周易》說“潛龍勿用”,就是這個道理。
等到你有了一定的地位,有了改變現狀的能力,再去主持公道,懲惡揚善,那才是真正發揮你的作用的時刻。《周易》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就是這個意思。這才是一個有智慧的君子的為人處世之道。
有個叫甯武子的人,就很有智慧。孔子讚賞他說:
“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甯武子這個人,在世道昌明的時候,發揮智力,為國效力;而世道昏亂的時候,就隱藏自己的智慧,大智若愚一點。他的智力很多人都可以達到,但他懂得隱藏自己這一點,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了。
再看我們這個時代,聰明人隨處可見。可是,在不該顯露自己的時候,能夠收斂鋒芒、不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就很少見了。
孔子的人生信條,也跟甯武子一樣。他首先告訴我們說: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堅定自己的信念,愛好學問,誓死守護正義。
不過,要怎樣守護正義呢?是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是的。孔子接著說: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危險的國家不去,動亂的國家不去。假如天下有正義,那就站出來維護它;天下沒有正義的話,就把自己隱藏起來。因為在一個沒有正義的社會,即便你站出來也是送死,根本沒有你維護正義的機會。
孔子說:“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如果政治清明,那你就要施展才能,賺取你應得的回報。如果在這樣的時代還窮困潦倒,那一定你的問題;假如國家昏亂,人們都很貧窮,而你卻大富大貴,那你賺的錢一定不乾不淨,就很可恥了。現在有些人仇富,其實大多數富人的錢,都是憑努力賺得的;反而是很多貧窮的人,並不是走投無路,只是因為好吃懶做,那怎麼能埋怨別人呢?
本期釋讀了《論語》的以下章節:
1.1 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14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6.9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5.21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8.13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