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盤溝烽火臺,當地人又稱臺子山,就是上面有個烽火臺的山頭。位於瓦子峪鎮碾盤溝村,冷家溝村西行約一里,派出所幾間平房的上方。
毫不誇張地說,登頂碾盤溝烽火臺,是我有史以來最為狼狽的一次訪古探險!到底有多狼狽?滿面灰塵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估計賣炭翁見到我會面帶喜色,呀,還有比我更埋了吧汰的!
我的戰袍,就像扔在地上被千軍萬馬踩過一樣。
相機傷痕累累,劃痕道道,不知道的還以為我是戰地記者。
我那文藝範的小包包,強撐著臉面,但裡子已經劃得跳了線!
手繪的白布鞋就不用提了,瞬間被黑了。
但是,儘管狼狽至此,但是登頂之時,我還是禁不住仰天哈哈哈,一來,先下手為強,嚇嚇那些埋伏在某處,想突然起飛嚇唬我的野雞們,果不其然,三四隻野雞嘎嘎嘎驚慌失措慌不擇路地起飛了,唉,傷人一萬,自損八千,我明明做了心理準備,但它們起飛的時候,我的小心臟還是被嚇得噗通噗通一陣狂跳。
二來,我是慶幸不虛此行,儘管一波三折,儘管傷痕累累,給我累的嘴張到最大還是喘不過來氣,但是,我拍到了純石頭壘築的烽火臺。而且山頂石頭的顏色很驚豔,我親眼看見一隻小蝴蝶停在石頭上面良久,也許是被鮮豔的顏色迷惑了,以為是花朵呢。
無數次徒步探訪,搶拍明城殘存的烽火臺,在奔著烽火臺走的方向,口乾舌燥嚥下一口又一口的唾沫,有一句話反覆地在我心裡翻騰,當真是望山跑死馬呀。
說,騎個馬奔山去,呀,山頭很近了,駕駕駕,籲,手搭涼棚一看,又近了,快馬加鞭,一陣疾馳,再看,媽呀,咋還那麼遠。人心有餘,馬力已不足,嘎,累死了。這就是望山跑死馬的典故,哈哈
一個人爬山,荊棘遍地,一人多高,不住地打臉。你說樹枝子相互交錯共生也就罷了,越是險處越有討厭的山棗樹來湊熱鬧,這傢伙,咱真惹不起,還躲不起。頭疼,心疼,臉疼,腳疼,總之,除了沒人疼,哪都疼。
沒有荊棘的地方,就是巨石,沒有抓手,很多次我慶幸N年前在濟南不務正業地跟驢友團四處遊蕩,打下了紮實的戶外根基,腳力不在話下,攀巖也還湊合。
主要是我這人天性執拗,倔強得油鹽不進,這事,我決定了,要辦,多餘的話就不要說了,說了也是多餘。美其名曰,一根筋。獨自臭美了半天,終於登頂。不負此番辛勞。
烽火臺儲存尚還完整,就是四個角有三個已有不同程度垮塌,碎石滑落。除了颯颯招展的紅黃藍色旗幟,估計是某驢友團奪取勝利拔下山頭的標誌,另外還有N多小香爐,作為當地的最高點,估計是有點被神化的色彩了,有啥不隨心不如願的爬到這裡來燒個香拜一拜。不管好使不好使,就是你肚子裡有再多的憋屈爬到這也都給洩乾淨了。小香爐還很精緻的說,萌萌噠。
難為我這個路盲加方向盲,在山頂默唸了半天小時候學地理方向辨識兒歌,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雖然是地圖的辨識法,但是咱可以活學活用嘛,我就面北背南,左手西右手東唄,這樣才記住了四面城牆的方向。
這是北面城牆,是相對完整的一面牆,磚牆上附著的不是常見的青苔,而是上面說的橘紅色,甚是奪目。問了一下度娘,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類似科羅拉多高原的紀念碑谷,鮮豔紅色來自鐵氧化物從風化的砂岩中暴露,而另一種較暗的藍灰色岩石則是來自氧化錳。
這是南面城牆靠近西邊的臺階,已經陷落。
這是西面的城牆及斷面。
這兩張是西南角的塌陷。
這是東北角塌陷的俯拍。
這三張是東北角塌陷的仰拍。
這是東面的城牆。
這是東南角塌陷及散落的牆磚。
這是南面的城牆及斷面。
整個四方臺就算拍完了。在臺子的正北方,還有殘存的輪廓,據說是高麗人舂米的石窩窩,雜草叢生,不太好取景。自行腦補一下吧。至今度娘還沒有收錄關於這個烽火臺的一些資訊,無從考證,只能靠附近村民的隻言片語來儘量的還原歷史了。
但是,即使這樣,我還是感覺成就感滿滿的。畢竟這麼詳細地以影像資料記錄下來的,我算不算第一人了。得其一者萬事畢,總歸是沒辱沒我的名字唄,也沒丟了我保護長城、宣傳長城的責任和使命。哈哈
最後,特別鳴謝義縣至冷家溝客車75565司機王師傅,很熱心的一個人,幫我聯絡大石湖風景區,最最重要的是,他告訴我這兒有個石頭的烽火臺,相對於以前拍的土包烽火臺,還有殘存片段來說,這個臺子算是比較有歷史價值了。同時感謝小蹦蹦車的司機師傅老孟大爺,知識分子出身,開小蹦蹦車以此為樂,兼職導遊,哈哈,很盡責,也很有耐心。
最後,感謝冷家溝附近的村民們,還能把烽火臺儲存得這麼完好,哈哈,王師傅說,你說這山這麼高,全是荊棘子,誰吃飽了撐的也不上那上面搞破壞去。就算有那心也沒那力啊。話說回來,老祖宗建造這個烽火臺,又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呢,所以,我們更得去保護好它,這是我們後輩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