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鵬程在扶眉戰役時擔任第一野戰軍第2軍第4師新華社隨軍記者,下面的這篇日記是他在1949年7月12日寫的,這是一篇處於熱戀中隨軍記者的心聲。
7月12日 於金渠鎮西二十里之小村(再記)
部隊拂曉發動攻擊,一陣猛烈炮火,部隊即下了絕壁,跨過深溝,突擊上去,敵人即全線潰退。我第10團、第12團抓了八九百俘虜,捉住敵人第183團團長張濤,並繳獲很多勝利品。在烈日下,我軍向青化鎮、橫渠鎮猛追,這是大決戰的第一仗。中午把追敵人的部隊集合起來,連喘一口氣的工夫也沒有,馬上冒著烈日出發,向金渠鎮以西地區前進。一口氣行軍60裡,啊呀!多麼緊張,翻溝過河,及至過了槐芽鎮時,已月亮高掛。繼續越過我們戰鬥過的金渠鎮,向西行20裡,宿一小村中,其時已是夜6時。到達目的地後,命令就地露營,我們分在一個麥場裡,大家鋪了一點麥草,就睡下來。宣傳科的油印員點一支洋蠟,在一間破房工作、刻寫,其他人在月光下寫文章,寫指示,寫動員令。我感到大家一顆顆激動的心在跳動,尚未閤眼,已是拂曉時分。集合號響,立刻開飯,30分鐘後,天亮出發。
這些日子連日行軍打仗,這麼緊迫,可是我心中的愛情也如潮水湧動,在與日俱增。雖然我們難得在一起,即便在夜行軍中握一握手,或坐在馬頭下說上幾句話,都感到無限快慰。我們已經無法分開,我內心在等待她的決定。
這麼緊張的行軍生活,她很適應。我讓我的馬兵小郝暗中幫助她。誰知這個農民的子弟,笨嘴笨舌,總說些牛頭不對馬嘴的話,逗得她直髮笑。
這篇日記道出了杜鵬程心中熊熊燃燒的愛情火焰。
1949年5月20日武功解放後,第一野戰軍第2軍部隊文工團隨即在西北農學院開展了宣傳演出,農學院附中十六歲的女學生張文彬第一次興高采烈地坐在舞臺前排看解放區的文藝節目。這部五幕大型歌劇《勞動人民的子弟》正是新華社隨軍記者杜鵬程創作的。張文彬看得熱血沸騰,一下子燃起了她對革命的嚮往和激情。文藝節目一結束,她就和大批同學報名參軍。從此,杜鵬程這個名字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裡。
張文彬初到部隊時,由於她面容清秀,苗條身材,個頭高挑,因此被組織上安排到文工團工作。不久她又被上級調到第2軍第4師政治部工作,令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崇拜的作家杜鵬程的組織關係就在第4師政治部。一朵愛情之花開始在張文彬的心裡默默地放……
1949年7月的一天下午,部隊在渭河畔的常家堡作短暫休整,張文彬和女戰友小馬正坐在老鄉的炕頭上縫衣、讀書。突然,一位年輕的軍官喊著小馬的名字闖了進來。
“杜記者,您來了,快坐下喝口水。”小馬一邊說著,一邊倒水。張文彬無意識地看了一眼這位身材適中、十分乾練的小夥子,心裡激動萬分。他就是大名鼎鼎,自己日夜想見到的杜鵬程啊!
張文彬本想看清人家長什麼樣兒,但由於少女的矜持與害羞又讓她裝出不在乎的樣子繼續低頭看書。忽然,杜鵬程發現窗臺上放了本書,便如獲至寶地順手去拿。張文彬吃了一驚,急忙去搶,但書還是落在了杜鵬程手中,他“噢”了一聲。原來書裡夾著一本作文,張文彬的心裡一下子緊張起來心想:自己幼稚的習作落在名記者的手中,人家還不知咋笑話呢!因為既羞澀又緊張,臉上飛起了一片紅暈,頭埋得更低了。
杜鵬程看過作文後大加讚賞,特別興奮,對張文彬聲說:“好苗子,有才氣!”說著把軍帽一甩,布鞋一脫,光腳板上了炕,坐在張文彬的對面,興致勃勃地談起了寫作。漸漸地,杜鵬程滿腔的熱情如熊熊大火般地燃燒起來,從而點燃了一顆少女懵懂的心。張文彬開始紅著臉抬頭審視這個熱情似火的青年記者,只見他清瘦的面容,銳敏的目光,充滿詩情的話語,暢懷縱意的笑聲,甚至連那不修邊幅的衣著,都發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書卷氣。正可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十六歲的花季少女張文彬,第一次就被這位氣度非凡、成熟穩重、很有磁性的男性青年的激流包圍著、淹沒了……
那天從下午到晚上,張文彬心裡一直惦著杜鵬程的行蹤。而在杜鵬程心中萌發了愛情的種子。他的愛情火焰在熊熊燃燒著,愛情慾望如春潮般地在湧動著。
這是一個讓人難忘的失眠之夜,第二天大早,張文彬很想再次見到杜鵬程,於是她打聽到杜鵬程要在師部吃飯時,她便早早趕到食堂等候,但卻一直不見杜記者的到來,是不是他走了?張文彬心裡一陣失落,便莫名地流下了淚水。於是她忍不住去問司號員“杜記者走了嗎?”
“杜記者沒走,他在村口和老鄉拉話呢!”司號員回答道。
張文彬聽後很激動,眼淚又一次歡快地流淌下來……連她自己也弄不明白,為什麼會在一天之內為一個剛見過一面的男人流兩次淚?
夜深了,行軍打仗累得戰士們一躺下就睡著了,但有個女孩卻整夜未眠:她懷春了,她不知不覺愛上了杜記者!
正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杜鵬程心被張文彬深深打動了,他兩相愛了,在緊張的行軍生活中,雖然他們難得在一起,即便在夜行軍中握一握手,或坐在馬頭下說上幾句話,都感到無限快慰。杜鵬程還讓他的馬兵小郝暗中幫助張文彬。他們已經到了無法分開的地步,杜鵬程內心在等待著她的決定。
不久,杜鵬程與張文彬的訂婚報告被部隊批准了!杜鵬程興奮地說:我們倆真是“千里姻緣一線牽!”
在婚後甜蜜的日子裡,這一對久經戰火洗禮的情侶,志同道合,相親相愛。他們在互敬互愛的生活中,創作了中國第一部大規模正面描寫解放戰爭的優秀長篇小說《保衛延安》。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時期,聯絡戰爭經歷,進一步思考黨和人民是怎樣繼續前進、怎樣進行這一場新的建設和鬥爭的,又創作了中篇小說《在和平的日子裡》《歷史的腳步聲》等許多作品,成為我國現代傑出的作家和優秀的新聞工作者。
作者簡介:
侯省彥,陝西省眉縣人。1953年10月出生,1974年2月參加工作,1978年11月入黨,鳳翔師範畢業,小學高階教師。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首批“百姓學習之星”、 寶雞市中共黨史專家庫專家、寶雞市首批“百姓學習之星”、寶雞市關工委“優秀講師”、 寶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功勳獎獲得者、被寶雞市關工委、中共寶雞市委文明辦授予“突出貢獻”獎章。眉縣宣傳思想文化先進工作者、眉縣先進教育工作者、政協眉縣文史研究員、眉縣關工委講師團副團長、其事蹟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各類媒體已報道,並載入寶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