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人們在感受到新冠疫情對各行各業帶來巨大沖擊的同時,也將其視為產業轉型的特殊契機。新女報聚焦面對轉折,勇敢應對,謀求新發展的女性,讓我們一起聆聽她們的故事,在她們的人生經歷和感悟中收穫勇氣和力量。天助自助者,後疫情時代,世界已轉換跑道,在變革中積極尋求突破的女性,將煥發新生。
很多人都聽過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講“冬天開冰淇淋店”的故事——賣冰淇淋必須從冬天開始,因為冬天顧客少,會逼迫入場者降低成本,改善服務。如果能在冬天的逆境中生存,就再也不會害怕夏天的競爭。
故事耳熟能詳,真正敢在寒冬入場的人,並不多,羅琦恩算是一個。
她從疫情之初入場酒店式公寓,今年開出第二家店,還有三家新店預計明年開業,“大部分人退場的時候,就是我最好的機會。”
羅琦恩
恩墅營銷策劃有限公司
恩·宿酒店品牌創始人
琦恩日常慣喝清冷的美式,她說:“一切讓人舒服的東西都容易讓人墮落,我喜歡苦的東西,苦的咖啡,苦的茶,喝的時候苦,但讓人保持清醒。我需要讓自己保持清醒。人生不就應該擺脫多巴胺,去追逐內啡肽嗎?”
嘎一口美式,琦恩言笑晏晏:“你要是從商業角度,按入住率、盈虧正負比來說,疫情之下的公寓式酒店沒有前途,但是從長遠來看,危中才有機,如果我現在都可以做到沒有虧損、略有盈餘,那麼熬過疫情,只會更好。”明朗的笑容,彷彿將重慶冬日的彤雲都撕開一角。
1 暗暗積攢的振翅力量
琦恩身上有典型重慶女人的魄力:積極熱誠、獨立果敢、義無反顧。從小喜歡畫畫的她,師從著名畫家黃永鎮先生,順利考入四川美術學院附中。高中畢業時放棄了自己聯絡好的保送國外學校的機會,之後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從萊佛士設計學院畢業,拿到包括英國聖馬丁設計學院等多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OFFER。“從小到大,我習慣了人生重大節點都自己拿主意。”
18歲,28歲,38歲,每一個節點都為自己提前設定了目標,並且實現。可能是重慶女生自帶的那種閒不住的天性,安逸的生活反而視為一種枷鎖。孩子不到一歲,她隻身跑去韓國進修美業技能,獲得了2016年韓國IFBC國際美容大賽(半永久定妝)特等獎,為自由暗暗積攢起振翅的力量。
如果說2016年是出境遊的風口,那麼2013年就是美業的風口,琦恩形容自己當時的狀態:每天拎著工具箱,從早上八九點開始工作,到晚上兩三點結束,不知疲憊為何物,每天都享受著工作帶來的充實和愉悅。“用凡爾賽的說法,雖然每個月能做幾十萬,但錢不是最讓我興奮的東西,當時美業帶給我的信心,對自己未來十年事業前景的良好預期,讓我內心充盈。”
琦恩笑著說:“現在回想起來,那兩年是非常開心的,放棄新加坡綠卡回國,感覺重新擁有了自由,非常順利地重新開始事業,每天都活得恣意灑脫,甚至感覺在國外呆久了,只要回國幹什麼都舒服,中國才是大家的未來。”
2 “等我一個月,生個孩子先”
既然做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從美業跨行酒店,而且是疫情期間的酒店?琦恩回顧,這一切,源於“自救”。
琦恩在“財信中心”投資的公寓交房沒多久,疫情到來,業主群裡一片灰暗。原本預期每平米能租60、70元的房子,現在兩三個月就跑了租客;交給平臺企業,又遇到做公寓式酒店管理的公司“爆倉跑路”,有的業主裝修費都被騙了兩次。一時間,業主群裡天天都是壞訊息。
“抱團取暖”是琦恩最初的想法,“我大學學的品牌設計,在新加坡、泰國、北京的大公司都做過品牌運營策劃,熟悉酒店的運作,既然管理公司不靠譜,那我們就聯手起來自己做。”
任何事情開始都是困難的,在運營初期她也受到很多質疑,收到很多難聽的言語。琦恩至今非常感謝最初十幾家願意把公寓交給她打理的業主,“當時我們連面都沒有見過,只是每天抱著手機在微信裡聊,他們就願意信任我,直接跟我簽了合同。”
琦恩也沒有辜負這份信任,從酒店房間設計、跑材料、守工地,到做營銷、出方案、線上品牌搭建,每一個環節都親力親為。直到業主們邀約線下吃個火鍋,她才冒出一句:“等我一個月,我去生個孩子先。”大家這才知道她在張羅這些事情的時候,已經是個待產孕婦了!更high的是,出了月子就進工地,她完全沒有讓身為女性的掣肘成為追逐事業的困惑。
“婚姻和孩子從來不是枷鎖,女人最怕的就是讓自己包裹在別人給的舒適圈裡出不來。要始終堅持以獨立的姿態向陽而生,需要很大的勇氣,我在放棄的一瞬間,也深吸了幾口氣。”
3 可複製的商業模式,不可複製的凝聚力
琦恩笑稱自己是“一年裝一百套房子”的人,作為處女座細節控,她覺得只有自己全程盯過,才能將一切盡在掌握。“只要是我裝修的,我記得每一個房間的水電線路圖,每一個管道的位置,那些設計圖都在我腦子裡。就算是半夜有客人需要處理什麼地方燈不亮的問題,我也能馬上給出解決方案,找到對應的人處理好。”
“無論什麼生意,總需要踏踏實實做事的人。人跟人的智商是接近的,如果別人能騙到你,那一定是你想佔他/她的便宜;同樣,如果一個生意我很佔便宜,那這個生意也做不長久。市場上爆雷的託管公司、管理公司常常會用低價裝修、高額回報吸引以為能‘佔到便宜’的業主,後續也許房子被弄得亂七八糟,也許預期租金收不到或被單方強制降低。而我們,追求的是‘合作共贏’。”
琦恩將合作的業主彙集成社群,她說自己的商業邏輯並不複雜,真正難以複製的,是在她的社群中,大家對她的信任。“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我們共享旺季每月多出平時5千、1萬的盈利,那麼防疫時期,業主們才能做到鼎力支援,面對低收益也可以坦然。”
即便商業邏輯簡單,但琦恩自信自己的服務力、凝聚力有不可替代性。在成功運營“財信中心”美築酒店後,她將自己逐漸成熟的商業模式複製出了一家接一家的連鎖公寓式酒店,“渝北、江北、渝中,都有佈局,品牌建設也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中,明年五一,期待我的新店吧!”
疫情之下,總有人能夠從危境中找到轉換跑道的機會,這個時代獎勵那些勇於挑戰、逆流而上的人。
文:李鰻億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