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今年的網際網路大廠的資料並不好看,有人稱之為“分水嶺”,也有人稱之為“盤整期”。無論如何,科技、貿易、開放——經濟增長這三要素不變,風雨過後必現彩虹。
愛奇藝、位元組跳動、阿里、美團都在裁員;財報上,國內五大網際網路大廠市值均在下跌。
與前幾年高歌猛進的勢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問題是何以至此?
先看財報,騰訊跌了20%,阿里巴巴跌47%,美國跌17%,拼多多跌65%,京東跌11%。
有人統計,今年中概股總市值跌落了近10萬億人民幣。
如果你在今年“長持”網際網路大廠股票的話,你的財富縮水大約40%。
原因很多,但有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國內很多行業受政策與人心的影響很大。
我們來看國內科技企業出現的兩大分化:
一是以軟體或演算法為核心的平臺型企業,他們正在遭受唾棄。其背後的資本都被打上了“作惡”標籤,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壞事,都歸結於他們。
早些年,王思聰還是“國民老公”,現在他幾乎不露面了,露面就是“萬惡的資本家”。
前陣子,李子柒與東家鬧糾紛,也用了一句“資本真是好手段”。
還有現在的聯想,也成為了眾矢之的。
另一個是以半導體為代表的企業,這類企業正在起飛。
假如你是一家半導體企業,有某種技術特長或核心IP,可以實現關鍵技術的國產替代,大部分情況下,好評如潮。投資人也會排隊上門,各地方也會主動提供免費辦公室,許以各種優惠。
30年前,科技的來源是全球,手段是模仿,目的是吃飯;30年後,科技來源是內迴圈,手段是自主創新,目的則是鬥爭。
風向急轉,所有人都看在眼裡,國家開始支援硬科技,而不是軟平臺。你看,現在政策出現的關鍵詞“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共同富裕”“資料安全”等等,都是回撥用詞。
馬雲曾是國民英雄被捧為“馬爸爸”,坊間他是“萬惡”的代名詞。
為了懲罰滴滴,上市監管轟然而下,砸得它頭皮發麻。
一眾網際網路大佬,從臺前的激昂,現在也隱入江湖默不作聲了。
國內沒有放肆的環境,國外也不給好臉色。
12月2日,美國出臺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有人解讀,法案的出臺就是為了限制中概股在美國上市。
同樣在本月,美國還把全球最大商用無人機制造商大疆等8家中企列入黑名單,同時也將升級對中芯的制裁。
美國投資者則被禁止持有已列入黑名單的60家中企的股份。
那麼網際網路真的要死嗎?
不是!首先,國內的監管已經釋放友好。
最新的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穩是2022年最重要的名詞,並且批判了曾經用力過猛的調子。
其次,雖然“資本家”遭人唾棄,但中國的資本規模和資本市場還要再穩步擴大。
根據商務部資料, 2021年的前十個月的外資流入(FDI)已經達到2020全年的水平,再創歷史新高。
8月,監管部門批准了摩根大通在中國設立全資證券公司的申請,史上第一家外商全資證券公司正式落地,10月,高盛也緊隨其後。
那怎麼理解這波網際網路行業的滑鐵盧呢?
1、2021年不僅是網際網路發展的分水嶺,也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分水嶺。
2、資本大幅流出網際網路行業的時候,我們也看到,資本又大幅流入了新能源、半導體和新基建領域。
一個數據對比是,今年的網際網路平均暴跌了60%,但光伏平均漲幅超過了60%。
房地產平均暴跌了40%,但半導體平均漲幅超過了40%。
這是一種此消彼長,而不是全面的下落。
企業家應該明白,自己要跟對國家的步伐。
我們要看到,國家在全方位呵護科技企業,熱錢大量湧入,政府大力扶持,以及新一代中國科研工作者的不斷閃光。
風物長宜放眼量,歌詞有唱,今天的黑不是黑,明天的白不是白。
經濟增長的三要素“科技”“貿易”“開放”不會變,風雨過後見彩虹。
宣告:1.本文為今日商訊原創釋出,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映象等使用,轉載請聯絡ID:TonewsCN授權,並請註明原文出處:今日商訊;2.投稿說明:請熱心投稿的老師投稿時在文章中註明作者(真名或筆名)及聯絡電話,方便前期聯絡和刊發時署名。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