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中國遭遇到新冠疫情的襲擊,全國經濟損失嚴重,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而這段時間我在股市也遭遇重創,賬面總資產從52萬虧到只剩23萬元,直虧30萬,除去42萬的貸款,淨資產直接虧到-20萬元,幾乎可以宣告破產了。但從2020年4月開始的18個月內,我不但把這30萬賺回來了,除去資金成本後還小賺幾萬塊。我是怎麼做到的呢?
一、鉅虧
說起來我從07年開始買基金、股票,也是十多年股齡的"老韭菜"了,基金買得不多,但還是能賺點零花錢,股票每次一碰就虧,然後就當股東,過很多年才回本。這次的故事還要從2019年開始講起,年中的時候,前期投入的5萬本金虧了2萬,本著試一試的心態,割了1萬跟著"資訊"來源買,既有朋友推薦的資訊,也有證券公司推送的資訊,效果還不錯,三個月賺回5k,嚐到甜頭於是加大投入,全割了,還追加5萬,到年底賺回全部本金還有幾千的盈餘。過完元旦決定繼續加碼,貸了42萬,全部投入進去,在春節前自信地滿倉"熱點"股。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在2月虧損20萬,3月虧損10萬。
二、轉變
疫情期間心急如焚,但幸虧時間大把,在家除了健身外,惡補了很多金融知識,也發現所謂跟著"內幕資訊"來源炒股基本都是騙局。打鐵還得靠自身硬,只有價值投資才是穿越牛熊市的真理。但如何找到好股票還需要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我做了幾個轉變。
一是從研究“內幕訊息”轉為研究國家政策、行業前景、技術路徑。
首先在疫情期間研究疫苗和特效藥的前景,在還沒開市的時候就找到了陳薇院士團隊合作的港股康希諾B,以及國內疫苗生產跳不過的國藥集團。具體操作呢,在疫苗方面,國藥集團本身沒上市,就買了旗下國藥股份和天壇生物,因為康希諾B是港股,買不到,於是開市立刻再貸款,充進賬戶,沒過幾天順利開了港股通和融資融券,但因為康希諾B不再港股通交易籠子,沒買成。在特效藥方面,國內空白,美國集中所謂特效藥試驗成果沒出,但如果有肯定要引進銷售,就買了醫藥銷售板塊復興醫藥,還有一些千金藥業等醫藥零售股票。中藥方面國家堅決支援中藥介入新冠肺炎治療,於是也買了幾個中藥股跟跟風。這些股也沒讓我失望,陸續都賺了10%以上出來。
然後近幾年研究新能源車比較多,自己糾結了幾年終於在20年也買了理想one,覺得近幾年新能源汽車一定會爆發,政策也是頻繁出臺,整個板塊肯定會爆發。於是整車板塊買了大華股份(老闆投資成立零跑,同時視覺識別也是自動駕駛基礎)和利歐股份(理想汽車的早期投資者);電池板塊買了國軒高科,充電樁買了特銳德(旗下特來電);鋰電池原材料買了貴研鉑業,基本都是10%就出來,掉下來再買,幾波操作也還是賺了點小錢,但沒敢長期持有,所以也賣飛了國軒高科。
再是因為關注電子產品,中美貿易戰華為被打壓,兩方面亟待突破,未來前景可觀,一是晶片,買了全志科技賺了幾波10%,最後賣飛了,還買了中芯國際港股和A股,持有到現在,坐等 7nm量產後爆發;二是鴻蒙os,軟體不太熟悉,只買了幾波拓維資訊,因為在本省。
二是從只看市盈率、市淨率等表面指標,轉為研究財報,發掘公司增長潛力。
隨著看股票越看越多,怎麼選股尤其選好股,跳不過就是財報,剛開始只知道幾個指標,到後來逼著自己學財會知識,逼著自己考證券從業資格和基金從業資格,逼著自己看財報,慢慢也知道分析增長趨勢,從財報找優缺點。有了這個基礎能力的提升,從21年開始,選股質量越來越高了,也越來越有底氣持有時間較長,追求較高的增幅了。
比如去年買過的利歐股份,今年6月的時候根據利歐公開財報,和理想汽車美國報表,以及上市公司公告、新聞等公開材料,分析利歐股份一季報難看的原因是理想汽車股價下跌,本身經營(扣非淨利潤)是正常的,然後二季度隨著理想汽車新品釋出,銷量報表,理想汽車股價也連連攀升,增幅高達50%,利歐持有的理想汽車股票“公允價值”增幅也很高,測算出利歐的二季度淨利潤會逆轉,從-7億變成+10億,中報會非常漂亮,與此同時,理想汽車釋出了9月銷量破萬的預期,我推測,利歐股份在9月股價會有較大的提升,於是貸款加兩融,幾乎滿倉利歐股份,果然9月利歐股價開始上漲,漲到2.83時拋了大部分,把成本收回來,剩餘的部分長期持有。透過這一戰,我終於把最後一點虧損賺回來,而且時隔20個月,賬面出現了盈餘。
三、總結
買股票不是投機,是投資,投資就要準確判斷標的物的內在價值,尋找價格的窪地。具體來說就是要三件事:
一是"研究",瞭解宏觀經濟、時事動態是背景,熟悉行業發展、科技趨勢是基礎,掌握財務分析、價值評估是核心。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研究,深入研究,研究透徹,才能實現。
二是"等待",發現週期行業進入低谷期,等待龍頭價值低估時買入;發現新興行業潛在的獨角獸,等待經營企穩行業即將爆發時買入;發現宏觀政策變化,等待新方向漸露時買入。
第三還是"等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等待手中的標的物價值提升,價格飆漲,從而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