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素心竹(2020.5.8)
素心竹自我教育愛的聯結與流動
去年秋天,一次在公園兒鍛鍊,哥哥打電話,讓我去他家。
到了店裡,哥說嫂子買了半隻雞燉上了,邀我一起吃午飯。
剛好有點口渴,摸摸飲水機是涼的。正猶豫,直接喝還是加熱一下。
哥說嫂子熬粥了,喝點米湯吧。
我說行,剛好嫂子捧著養生壺出來,放桌上。
我倒了大半碗,不記得,喝了還是沒喝,嫂子很不開心的說: 你太自私了。自己都喝了,別人就沒有了。
坦率說,當時我特別的驚訝。
第一,我並沒有把米湯全部倒出來;第二,口渴了,喝點米湯,竟然被扣上這麼大一頂帽子。
啥情況啊?!
定了定神,儘可能的保持淡定。
我說: 大嫂,喝個米湯,怎麼就自私了呢?我覺得是你太需要疼愛了。
春節前,從上海回來,帶了太多行李,多次轉乘,關鍵,車上,我睡不著覺。
出發前,各種瑣事加收拾東西,已經很疲勞。
離家最近的一段路程。從佳木斯坐大巴到富錦,剛好那天王姨生日,下車後還沒到家,哥哥先接我們去飯店了。
他鄉回來,見不到媽媽,心裡本來就好好難過,然後,去祝福繼母生日快樂。
太擰巴了。
不停的調適自己。
爸家兩個房間,我和女兒、嫂子同住一張床。
晚上極度的疲勞感,早早上床睡覺。
剛睡著不到半小時,哥嫂從外面回來,按門鈴,吵醒了。
如果,他倆簡單洗漱一下,馬上睡,我沒問題。實在,太累了。
但是,嫂子必須等到,她平常習慣了的休息時間,二十二點左右。
哥哥也在和王姨聊天,儘管每個人都挺注意的,壓低了聲音和腳步,但我完全無法入睡了。
超級難受,在床上熬,兩個小時過去了,他們都睡了。
我只剩下翻身打滾兒的份兒,掉落失眠的痛苦中。
第二天,哥嫂出去有事,爸和王姨去買菜,回來準備包餃子。
過了極度疲憊的點,真的是說不出來的難受、煩躁,而且虛弱的厲害。
結果,廚房裡,王姨和父親吵起來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
我感覺出來,自己沒去幫忙,老人家很不爽。
第三天,雖然還是很累,但急著出去找房子。大冷的天,在外面走了三四個小時,又累的要死。
第四天,回鄉下婆婆家。到地兒後,沒一會兒,疲勞感上來了,躺炕上濃濃的睡意襲來。
結果婆婆以雷霆萬鈞之力又吵又吼,完全不給我炸起來不罷休的架勢。
真的要虛脫了,感覺自己隨時會暈過去。
怎麼辦?慢慢爬起來,洗洗手,和大家一起包餃子吧。
疲勞、疲勞、疲勞——沒有一處安靜的地方,可以好好睡覺、休息。
正因為了解婆婆的脾氣,才急著去租房子,心裡想著休息休息,晚幾天再回來過春節的。
王姨的人生也是寫滿坎坷心酸,吃了很多苦。
平常聊天的兩大主題,一個是因為認識爸以後,好多神奇的事情的發生,另一個就是過不去的“過去”。
而且那天,走了好幾個菜店,七十加的年齡了,也很累。
但其實,我清楚,她更在意是老伴兒的孩子,對她“好不好”。
渴望關心渴望愛,需要眼見為實和得到證明,尤其這樣一個相對敏感的關係。
有錯嗎?沒有!
婆婆呢,愛面子遠勝過生命,她在乎並不是我有沒有包餃子,有沒有做家務,而是,失去了炫耀的資本。
整個春節,婆婆都視我為眼中釘肉中刺一樣,隨時隨地的發脾氣。
你能說,她不應該不可以,她的要求高嗎?
包括嫂子,單講這一件事,可能她就要被貼上各種負面標籤了。
實際上,嫂子非常有責任感、細心、體貼、會照顧人,錢上也一點不摳門兒。
而且,每次只要在他們家聚餐,嫂子做菜都特別用心。
站在他們的角度,我是任性自私太不懂事兒了。
而我真實的感受呢?
渴了,喝個米湯,要面對如此的批判。
當我整個人已經透支到極限,然後——得到這般的待遇?!
我只是需要睡個覺,只是需要一點時間好好休息啊!
竟然,如此之難!!!
整個春節我都是在深深的壓抑、被排斥、被要求、甚至被逼迫和深深的否定中度過。
並不是沒有勞動,除夕中午吃完飯,一個人洗碗刷鍋刷盆,收拾好廚房,就兩個多小時,腰已經累到直不起來。
而且,幾乎每頓飯後洗碗的工作,都是我來做。
但是,沒能達到婆婆的期待跟標準,我還是“太懶惰了”。除了在老公那裡一再表達,得到些許理解之外。沒人在乎——我的身體狀況,我有多疲勞、透支的多嚴重,多需要休息。
我是心靈導師,我已經完成自我療愈,也踐行了多年的自我教育。
這種境況中的擰巴、受傷與憤怒,一些時候還是會冒出來。
我感謝我的“自私”,感謝我的勇敢,沒有因為害怕任何人的不滿意不高興,而令自己陷落。
一直都在嘗試著尋找平衡點,實在找不到時候,首先以保護自己為底線,同時,也儘量忍讓跟配合。
好長一陣子,才慢慢的緩過來,恢復到平常的健康水平。
當我們深陷匱乏感當中,無論習慣了接受、索取;還是適應了承擔與付出,潛意識層面都在——渴求、渴盼——他人(內在媽媽)跟世界(內在爸爸)的愛與接納。
通常情況下,對於“自私”的批判,真正表達的意思往往都是大家的原始需求和原始憤怒: 為什麼你不愛我?為什麼你不關心我、不在乎、不滿足我?為什麼你不理解我、不懂我?為什麼你不信任我、不尊重我??
與父母內在關係模式的呈現而已。
真心期望,目光所及,能夠看到更多人擁有自私(愛)的勇氣。
如此,你才不會掉落“受害者”情結,深陷各種無意識的期待跟怨懟的死迴圈。
當人與人之間縱橫交錯的彼此投射,轉化成為本源之愛的自然流動——世間即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