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到1954年,解放軍履行國際義務,對越南人民抗擊法國殖民主義侵略提供的軍事援助,這項行動也被稱為“援越抗法”。客觀來說,當時新中國也剛剛成立,經過多年的戰爭後也是滿目瘡痍,條件十分艱難,但即便這樣,面對越南方面的請求,我國依然盡力為越南提供援助,並安排了軍事小組進入越南。在解放軍援越抗法的名單中,有一人擔任了顧問,他就是開國少將王硯泉。那麼,王硯泉身上都有什麼故事呢?
王硯泉出生於1917年,河北雄縣人。在王硯泉的青少年時期,日本侵略者開始侵略我國,尤其是1935年日本製造了華北五省自治事件,促使王硯泉真正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為了反對華北五省自治,王硯泉參加了“一二九”愛國運動,不久後,他奔赴山西,加入了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積極投身武裝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行動當中。
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王硯泉在太嶽北部地區參加了多次反“掃蕩”戰鬥,同時也參與指揮了太嶽北部地區的對日作戰。王硯泉積極發動人民群眾,讓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在王硯泉的帶領下,太嶽北部的抗日根據地逐漸發展壯大,對整個抗日戰爭的取勝都起了促進作用。
解放戰爭時期,王硯泉所在的部隊被改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一旅,王硯泉也擔任了第十一旅的參謀長。值得一提的是,1946年9月,在臨浮戰役中,王硯泉配合旅長李成芳殲滅了國民黨號稱“天下第一師”的第一師的第二團,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1947年,王硯泉所在的部隊奉命編入“陳、謝兵團”,此後他們在陳賡的指揮下強渡黃河,開闢了豫陝鄂根據地,配合了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王硯泉也指揮十一旅轉戰豫西,參加了淮海戰役等大型戰役,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
建國後,王硯泉接到命令,要求他到昆明的四兵團司令部報到,在司令部,他見到了司令員陳賡,當時陳賡奉命協助越南方面組織邊界戰役,王硯泉是陳賡準備帶到越南的十名助手之一。到越南後,王硯泉被派到越軍三〇八師擔任顧問,多次指揮三〇八師打敗法軍,此後王硯泉在越南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協助越南取得了戰鬥的勝利,為援越抗法作出卓越貢獻。
1957年,王硯泉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44歲的王硯泉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開國少將。從越南迴國後,王硯泉被安排到昆明軍區工作,擔任了司令部副參謀長等職務,不久後又晉升為昆明軍區的副政委。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王硯泉又陸續擔任了雲南省委委員以及省委常委等職務,主要負責雲南的邊防建設,在此期間,他做了很多工作,多次深入雲南的11個邊防團、4個邊防獨立營和一線連隊瞭解邊防建設工作,對雲南的邊防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不過,1977年,60歲的王硯泉卻被免除了職務,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粉碎“四人幫”後,王硯泉被認為與“四人幫”關係密切,他也因此被免職。被免職後,王硯泉過起了平靜的生活,晚年他生活在西直門的幹休所,於2016年病逝,享年9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