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日內瓦12月24日電 專訪:解讀2021年世界經濟的四個關鍵詞——訪聯合國貿發會議資深經濟學家梁國勇
新華社記者陳斌傑
聯合國貿發會議資深經濟學家梁國勇日前在日內瓦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強復甦、不均衡、弱供給和高通脹是概括2021年世界經濟走勢的四個關鍵詞。
梁國勇表示,世界經濟2020年出現超過3%的負增長後,2021年可望出現接近6%的恢復性增長。新冠疫苗廣泛接種、經濟逐步放開是關鍵,而中美兩大經濟體在世界經濟復甦中發揮了帶動作用。
回顧2021年,梁國勇認為中國對世界經濟復甦作出了重要貢獻。首先,中國應對疫情得力,經濟迅速復甦,發揮了示範和引領作用。其次,中國生產穩定、出口強勁,從供給側為世界經濟復甦提供了支撐。再次,中國堅持實施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避免了“大刺激”和“大放水”,這有利於本國和世界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他指出,2021年世界經濟呈現不均衡的復甦格局,各地區、各主要經濟體、各產業表現差異很大。發展中經濟體,特別是低收入國家的經濟復甦仍面臨嚴峻挑戰。貿易方面,貨物貿易復甦早而有力,服務貿易受疫情的負面影響較久。另外,世界經濟在供給和需求之間出現明顯失衡,主要表現為供給受限、供應鏈受阻、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能源供應不足等。
他還說,世界經濟整體上面臨通脹抬頭的情況。發達經濟體中,美國、加拿大和部分歐洲國家出現了高通脹。新興經濟體中,土耳其等國的通脹情況非常嚴重。
梁國勇分析,高通脹的出現與供給限制和需求擴張兩方面都有關係,但其本質仍是貨幣現象。從美國的情況看,出現高通脹是以“無限量”量化寬鬆、“無顧忌”大水漫灌應對疫情衝擊帶來的必然後果,疊加供應鏈出現問題,使之短期內很難得到有效解決。
展望2022年世界經濟走勢,梁國勇認為,世界經濟可能呈現弱復甦和高風險格局,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首先要加強風險防範,避免外部金融風險對本國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他認為,美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縮減購債規模、退出量化寬鬆、啟動升息週期是貨幣政策方面的必然選擇,高通脹的持續將使這一程序提前並加快。值得注意的是,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調整的負面溢位效應很大,將給世界經濟帶來重大風險。新興經濟體或將面臨巨大的國際資本外流、融資成本上升和本幣貶值壓力。一些經濟缺乏韌性、金融體系抗風險能力較弱的經濟體可能出現嚴重的金融危機。
談及2022年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他表示,各國特別是主要經濟體之間應著眼長遠,加強合作。貨幣政策方面,各主要經濟體的中央銀行尤其需要加強政策溝通,著力降低主要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調整帶來的外部衝擊和溢位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