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上市公司成長性之基礎:壟斷性表達的分類分析思考
首先,【壟斷性表達】是我自己提出來的一種並不嚴謹的通俗說法,這個不是經濟學領域的學院派表述,就權當是實戰派的可操作性總結就好。
其次,要明確一點,壟斷性表達不是目的,而是一個過程和現象,使公司可以擴張成長起來。我想可以描述為這樣一個景象,就像一篇嶄新的森林,最先競爭勝利的那棵樹,一定會擋住其他樹木的陽光,使根系更加發達,吸收其他樹種的營養,使自己長得更加高大,進而形成馬太效應。最終,優先競爭勝出的,會在陽光、水、養分方方面面獲得優勢,最後長成參天大樹。
為什麼中國石油天然具有壟斷性,且表達突出,但已經沒有市場給它再擴張了,除了漲價,也就沒什麼可以擴張利潤了,但幾乎已經是世界上最高油價之一了,還他媽往哪擴張,所以我定義為無效壟斷性表達。
所有有效壟斷性表達,一定是在一個行業不能是夕陽行業的背景之下才能有效。
第一壟斷性:技術性壟斷
一家企業在科研投入佔比很高,自己的研發隊伍不斷壯大, 新的研究成果不斷創新和更迭,它能做的事情,別人做不了;別人能做了,它做得更好成本更低,甚至可以逆週期擴張。隨著社會法制的健全和營商環境的不斷最佳化,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更好,具有技術壁壘和優勢的企業會獲得比行業平均數多得多的利潤,可以再加大研究投入,這既是人類科技進步的表現,也是企業可以不平庸的基礎。典型代表: 華為公司、恆瑞醫藥、萬華化學、海康威視 等。
第二壟斷性: 規模性壟斷
在很多行業,並不需要很高的技術,就是非常傳統的工藝。但,把簡單的事情重複的做好做精做到極致,是很難的一件事。這樣的企業知名度很大,使用者信任感良好,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綜合成本比全行業都低。外來者想進入這個行業,首先要過投資規模這一關,往往望而卻步;勉強進來的,不是被吞併,就是被弄得奄奄一息求收購。
典型代表: 海天味業、海螺水泥、萬華化學,安琪酵母等等
第三壟斷性: 行政制度性壟斷
一個有利可圖的行業,只要有資本願意投入,可能就能分得一杯羹。但是,國家有很多環保政策、行政准入政策等把大量的流口水的資本擋在了外邊,已經幹上的公司,不求上進的就躺賺,雄心勃勃的就跳起來賺。
典型代表: 中國菸草、中國鹽業、華寶股份、浙江龍盛等
第四壟斷性: 地域或歷史形成的品牌壟斷性
由於生產地的不可複製,歷史不可倒流形成的品牌,別人幾乎沒法複製,然後市場還有需求,這種壟斷性的企業,董事長或總經理的位置上放一條狗,這企業也一樣賺錢。
典型代表:貴州茅臺。五糧液等一批酒類企業,全聚德,狗不理等歷史傳承(當然,自己不懂得擴張,想吃定老祖宗躺賺,經營滑坡,喪失成長性是另一方面的問題)
第五壟斷性: 突變壟斷性
非常傳統的生意場景,突然殺進來攪局者,且攪局成功,革了傳統路徑依賴者的命,這樣的攪局者,踏著前者的屍體過來,擴張性成長性及強。
典型代表:蘋果公司踏著諾基亞,阿里巴巴踏著傳統批發零售者
不管大行業還是小行業:很多公司佔有上述幾個不同的壟斷性表達,佔得越多,就評級越高。
再一次的強調,壟斷性表達得好,不是目的,是要能擴張成長。中石油是沒法再擴張,全聚德是自己弄死自己。由此,我說新股裡面常出大牛,也就是還說,一個8,9歲的孩子,他的成長性是一個必然,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也有可能再變得強壯,但大多數人是走下坡路的。中石油屬於他媽的上市就70多歲了,所以,我很少談論它。
最後說說為什麼新股出大牛,如果一個公司真是有雄心壯志是做事的企業,上市後又籌集到了一大批不用還的錢,這對於原有企業增加技術含量、擴大規模、搶佔市場等等都是至關重要的,一般新募集資金投進去,見效期在2-3年左右,所以很多的上市兩年的次新股,如果能成長,那就是早上8,9點鐘的太陽,也可能是新的攪局者,股價今後的上漲幅度會非常可觀。如果有心研究,去看看知名上市公司,現在股價復權和其當初去比,千倍以上的比比皆是。如果在當初投入了拾萬,現在就是億萬富翁了,至少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靠工資收入,可以明確地說,這種可能性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