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中國的誕生過程中傾注了無數革命前輩們的鮮血與犧牲,建國後的發展歷程中同樣有著無數勞動者的默默付出以及國家政策制定者的大刀闊斧與遠見卓識。這些前輩們都是新中國的功臣,是如今這個繁榮富強國度的奉獻者,永遠值得後人們學習與敬佩。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位新中國發展程序中的建設者。他是名校畢業生,趕上十年動亂時期成為了一面知青,從工人一步步成長為企業的領導人,後又走上了從政的道路。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他為江蘇省的經濟發展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擔任過江蘇、河北兩省省長,如今76歲。他就是季允石。
01
江蘇省地處東部沿海地區,是江南地區的北部門戶,與華北地區比鄰而居。建國初期的江蘇省卻並不發達,不但落後於南部的浙江、上海,同樣不如北方的鄰居山東。季允石的家鄉就在這裡,江蘇海門。他出生於1945年,正好在入學的年齡趕上了新中國的成立,也因此有機會接受很好的教育。作為一個從農家走出來的子弟,他唯一能夠與別人比拼的就是毅力。
憑藉著多年的刻苦學習,他在1964年考上了山東大學物理系。當時的大學學制為五年,到他畢業的時候正好趕上了國家正在大力推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這一政策改變了很多年輕知識分子的命運,當然也包括季允石。他主動要求回到江蘇,成為西山煤礦的一名普通礦工。從大學生到礦工,這樣的身份轉變讓人難以接受,但他卻沒有氣餒,而是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
02
兩年後,他依靠優秀的工作表現得到了改變命運的機遇,從煤礦調到了蘇州輕工電機廠。雖然還是當工人,但這份工作相比之下更能夠發揮他的專業才能。果不其然,他用了十年的時間扭轉了自己的人生,從工人成長為該廠的總負責人。多年的工作經驗,也讓他對該省的工業發展現狀有了深刻的理解。從1980年開始,他開始從政。
他從政的第一站就是蘇州輕工業局,與曾經從事的工業領域有著一定的關聯,身份轉換後也比較適應。此後不久,他又在共青團省委工作多年,對全省的工作發展情況有了大致的瞭解。八十年代中期以後,正值該省的改革開放事業開始加快腳步,各地都需要幹勁十足、又有創新意識的領導幹部,39歲的季允石就這樣進入黨組織的視線,調任連雲港市委書記。
03
在任的五年間,他充分發揮該市的港口資源優勢,加大地區的改革開放進度,引入技術與資金,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政策,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989年,他調到省裡工作,歷任副省長、省委副書記、省長等職,此後13年間,他親眼目睹了該省改革開放發展快速發展的階段並參與其中。
在此期間,江蘇省不再侷限於原來的政策約束,從支援鄉鎮企業發展擴大到支援私有企業發展,大力開展國有企業改革,同時轉變經濟發展結構,趕超了華北等地,一躍領先於全國各省。這與他創新的理念、實事求是的精神、踏踏實實做事的作風密切相關。
04
新世紀之初,季允石離開了自己工作三十多年的家鄉,調任河北省委副書記、省長。作為京津地區的外圍經濟圈,河北省多年以來的發展動力並不足,在他上任以後深刻意識到了這個桎梏,於是從內在找原因。他認為,還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與增長方式的轉變,增強產業基礎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廊坊共識”之後,以京、津為核心的華北經濟圈加快了合作步伐,河北地區僅僅抓住這個機遇擴大改革開放,此後取得了較好的發展勢頭。2006年,季允石調任國家人社部副部長,享正部級待遇。針對備受關注的大學生就業問題,他認為應該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同時要推進有關領域的制度改革。
結語
如今76歲的季允石已經退休多年,此後關於他的報道也聊聊無己。作為一名退休的高階領導幹部,他的這種低調讓人佩服。雖然已經退出了領導崗位,但是人民群眾不會忘記他為國家的改革開放事業所做出的貢獻,他和千千萬萬個務實盡責的老黨員一樣,都是值得敬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