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在廣州東郊的黃埔島上,建立了黃埔軍校,其主要目的是為革命培養人才。
從1924年到1927年,黃埔軍校一共培養了六期學生,而這所學校裡,因為國共兩黨的合作,也分別為兩黨培育了許多革命人才,他們在之後有很多人都成為了國共兩黨的風雲人物。
1955年授銜時,我黨有諸多將軍都曾在黃埔軍校就讀,除此之外,還有四位元帥也是從黃埔軍校走出來的。
這四位元帥就是林彪,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林彪
林彪原名林育蓉,他是湖北黃岡林家灣人,1907年出生,1922年,他來到武昌共進中學讀書,在這裡,他受到了自己兩位堂兄的影響,這兩位堂兄分別是林育南,林育英。
1925年,在堂兄林育南的推薦下,林彪考入了黃埔軍校第四期,成為了該期學員,從軍校畢業後,林彪前往葉挺的部隊擔任見習排長,後來,他以連長的身份參加了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失敗,有許多人都離開了革命隊伍,林彪則是後來一直追隨朱德,陳毅上了井岡山,1930年,23歲的林彪由於毛主席的器重,被任命為軍長。
在中央紅軍的主力軍級幹部中,林彪是最受毛主席厚愛的一位,土地革命時期,林彪先後擔任紅一軍團軍團長,紅軍大學校長等職,抗戰時期,林彪被任命為115師師長,當時的115師也是八路軍中的絕對主力。
115師出征不久,林彪指揮了平型關戰役,一舉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他由此成為了享譽全國的抗日名將,1938年,林彪被友軍誤傷,隨後,他離開了抗日的前線。
解放戰爭時期,林彪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四野司令員等職,他領導了我國東北地區的解放事業,並且將部隊從10萬發展到了100多萬,當然了,這也不是說全部都是林彪的功勞,但是林彪在裡面的功勞,是極為突出的。
建國後,林彪被授予元帥軍銜,他歷任軍委副主席等職,1971年“九一三事變”後,他被開除了黨籍。
徐向前
徐向前是山西五臺縣人,1901年出生,在十位元帥中,他是唯一的一位北方籍元帥,1924年,23歲的徐向前考入了黃埔軍校第一期。
在軍校中,徐向前為人老實,寡言少語,因而並不被學校領導看中,當時蔣介石每個月都要找學生談話,當他找到徐向前時,徐向前回答的很木訥,因而蔣介石對他的印象不好。
徐向前參加了東征,北伐,直到1927年初,他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0年,徐向前在鄂豫皖蘇區歷任紅軍第一軍副軍長,紅四軍軍長,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等職,徐向前在指揮反圍剿戰鬥時,運用了極為高超的軍事指揮能力,為紅四方面軍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在我軍十大元帥中,他創造了18個“第一”
紅軍時期,在國共兩軍的黃埔學生中,徐向前是第一個當上方面軍軍事主官的,徐向前當上紅四方面軍總指揮時,是當時國共兩軍方面軍中最年輕的一位。
徐向前在土地革命時期指揮的反六路圍攻是紅軍戰史上殲敵數量最多的一次戰役,他指揮8萬人對陣敵人20餘萬,最終最後擊潰川軍二十萬,殲滅十萬。
除此之外,有許多開國元勳都是從徐向前麾下走出的,譬如後來的開國上將黃永勝,韓先楚,楊成武等人,他們當時都是徐向前麾下的團級幹部。
除此之外,徐向前還創造了是第一個指揮過飛機的解放軍高階將領........等等。
1936年西路軍慘敗後,徐向前從此在政治上有些不得意,而他也成為了十位元帥中,被大家多次忽略的一位,建國後,他歷任解放軍總參謀長,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等職。
九一三事變後,有一次毛主席見到徐向前,拉著他的手連連說:“好人,好人”
1990年,徐向前因病去世,享年89歲。
聶榮臻
聶榮臻也是從黃埔軍校走出的,但是他與葉劍英是一樣的,兩人並不是學員,而是教官,1899年,聶榮臻出生於四川江津縣,1923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他被黨組織派往蘇聯學習。
1925年,聶榮臻從蘇聯回國,不久,他被任命為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同時兼任政治教官。
在此期間,聶榮臻曾聽過毛主席的演講,他認為這個湖南農村的教書先生相當有水平,中山艦事變後,陳獨秀選擇了妥協,聶榮臻隨後離開黃埔軍校,他歷任湖北省委委員、省軍委書記等職。
1927年,聶榮臻以前敵軍委書記的身份參與指揮了南昌起義,12月,他又參加了葉挺領導的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聶榮臻又前往上海,在中央特科工作。
1931年,聶榮臻來到了中央蘇區,歷任紅一軍團政委,紅軍先遣隊政委等職,1935年遵義會議時,他全力支援毛主席。
抗戰時期,聶榮臻歷任115師副師長,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等職,聶榮臻率部建立了敵後第一塊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毛主席曾高度評價聶榮臻,他對白求恩大夫曾說過:中國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說,叫做《水滸傳》,裡面寫了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故事,五臺山就在晉察冀。五臺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新的魯智深。
解放戰爭時期,聶榮臻歷任晉察冀中央局書記,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華北軍區司令員等職,建國後,聶榮臻歷任副總參謀長,國務院副總理,軍委副主席等職。
聶榮臻曾領導了我國的科技事業,1992年,聶榮臻因病去世,享年93歲。
葉劍英
毛主席曾評價葉劍英: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原因是在許多時候,葉劍英都曾為黨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
葉劍英是廣東梅縣人,1897年出生,1917年,他考入雲南講武堂,後來前往廣東投奔孫中山,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時,時任粵軍第二師參謀長的葉劍英,應軍校黨代表廖仲愷的邀請,參與到軍校的籌辦中。
黃埔軍校成立後,葉劍英被任命為政治部副主任,並且兼任軍事理論教官,在軍校時,葉劍英曾請求加入中國共產黨,但是並未收到答覆,1927年蔣介石反革命後,葉劍英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再次請求加入中國共產黨,黨組織正式批准允許。
土地革命時期,葉劍英先後任中央蘇區中革委員會總參謀部部長,紅一方面軍參謀長,閩贛軍區司令員等職。
1935年6月,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地區會師,張國燾拒絕中央的北上方針,甚至給陳昌浩發電,關鍵時刻採用武力解決問題。
當時正在開會,陳昌浩在作報告,葉劍英就接到了張國燾的電報,看到內容,他大喊不妙,隨後,他藉故離開了會場,前往黨中央駐地,將此事告訴了毛主席。
毛主席,周恩來等人當即決定連夜率部北上,後來毛主席對於此事曾說:“沒有葉劍英,我們就沒有了腦袋,他救了紅軍,救了我們這些人。”
抗戰時期,葉劍英主要協助周恩來做統戰工作,他歷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委員,南方局常委,軍委參謀長兼十八集團軍參謀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葉劍英歷任中共中央後方委員會書記,華北軍政大學校長等職。
北平解放後,葉劍英被任命為第一任市長,建國後,他歷任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華南軍區司令員,中南軍區代司令員,軍委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黨中央副主席等職。
1976年,葉劍英為結束文革,做了很大貢獻。
1986年,葉劍英因病去世,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