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古老的阿基米德定律,漂浮物體的排水重量等於漂浮物本身的全部自重。這個規律對任何漂浮物都是適用的。核動力航母雖然強大,但是也無法逃脫這個規律。一般認為,尼米茲級航母的前三艘,包括首艦尼米茲號;其滿載排水量大約是9.3萬噸的級別。到了三艘之後的第二批次。逐步噸位放大到9.5萬噸到9.7萬噸級。到最後的一艘布什號。又放大到了9.9萬噸。到福特級的首艦福特號,才是真正第一艘滿排過十萬噸的航母。福特級被認為實際滿排噸位在10.3萬噸左右。這個從9.3萬噸一路放大到10.3萬噸,中間逐步增加了1萬噸的滿載排水量。期間已經去掉了關於是英制短噸還是長噸的各種迷惑性操作,基本按照標準的國際公噸來計算。因此從9.3萬噸到10.3萬噸的噸位判斷,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是相對最準確的計算方法。
那麼從尼米茲號的這個9.3萬噸,到福特號的這個10.3萬噸,在滿排的狀態下,其內部又是如何分配這些重量的呢?實際上從尼米茲號到福特級的4艘。一共14艘超級航母的水線長度都是一致的,也就是全部都是317米。而尼米茲級大部分是膽型球鼻艏。而到尼米茲級的最後一艘的布什號和所有4艘福特級都是紡錘型球鼻艏。不過兩種不同球鼻艏外形不同,導致的實際排水量差距不會超過500噸級。因此在水線長度完全相同的前提下,尼米茲級和福特級的實際排水量差距就是型寬和吃水深度的差距導致的最終排水量的差距。這種差距是外在的。那麼它們之間的內在噸位差距又在哪裡呢?首先可以把14艘航母中,內部的可流動或者可運動物體排除在外。這就是大約1.5萬噸的航空煤油燃料;然後是1.5萬噸的生活和裝置用淡水。這兩種最大體積和重量的油水液體加起來就有3萬的自重。
是航母上可以流動物體的最大份額。超級大國海軍早早地統一了主要艦船的燃料。都統一用航空煤油而不是輕柴油。這樣艦船動力燃料和艦載機的動力燃料,包括直升機的燃料就統一了型號。大大減輕了後勤的壓力。雖然航母本身的主動力系統是核動力。平時不需要消耗航空煤油,但是不論尼米茲級還是福特級上,都有備用燃油鍋爐、備用動力柴油機和備用的柴油發電輔機。因此日常的燃油消耗量還是不小的。再加上大量艦載機的頻繁出動。因此需要攜帶高達1.5萬的航空煤油。淡水是海上最寶貴的資源之一。航母上有5000人之多,日常吃喝拉撒洗澡洗滌都要消耗大量淡水;而且航母蒸汽動力也需要大量消耗淡水。因此航母上平時必須確保有1.5萬噸之多的淡水。這麼多的淡水平時也是消防消洗的備用淡水。另外航母上還有0.5萬噸的壓艙水;這部分基本是海水。還有0.5萬噸的食品和消耗品。另外5000人加基本隨身衣物大約全重500噸。80架左右的艦載機加配套機械大約2500噸,因此人員加飛機恰恰是那個0.3萬的餘頭。
這樣航母上可移動的人和物,就已經有4.3萬噸。剩下的尼米茲級上的5萬噸和福特級上的6萬噸,就是船體所有結構鋼板、動力系統、所有裝置和裝甲層的全部自重。福特號比尼米茲號多出來了1萬噸,主要在於核動力系統本身更重;而且福特級可能有更厚的潛在裝甲。其中分散堆保護箱是作為船體結構存在。尼米茲號上每個保護結構,連反應堆總重是2650噸,兩個就是5300噸;而福特級上2個堆加防護系統可能已經高達8000噸。另外就是福特級上有尼米茲級上沒有的凱夫拉裝甲層,也應該有數千噸的自重。而福特級本身的動力堆系統加裝甲層多出來了1萬噸整;其實應該同步放大水槽和油槽。如果都擴大到2萬噸級明顯更合理。這樣載機系統也可以同步放大到可攜帶120架以上,戰鬥力幾乎整整提高一倍。這種新航母滿排就是13萬噸級。本來超級大國有這個型號的規劃。不過船塢和碼頭都無法配合,只好提前放棄。未來只有看新興大國建造和裝備這類超級核動力航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