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西北約8公里的裴李崗村西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裴李崗遺址,年代距今約8000年,絕對年代早於仰韶文化1000多年。其實早在20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裡就已經有古人類居住生活了。據2018~2020年考古發掘確認,在遺址西部存在豐富的舊石器晚期遺存,發現了距今26000年~30000年前的鴕鳥蛋串珠飾品。
以西河李水渠為界,裴李崗遺址分為東西兩部分,渠東為村落遺址;渠西為氏族墓地,基地埋葬密集,死者頭向南偏西,絕大多數為單人仰身直肢葬。有一座墓較大,基坑裡兩具人骨,好似合葬墓。墓坑呈長方形,邊緣不整齊。隨葬品主要是石器和陶器。少者1件,多者20件以上,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放置無一定規律。
陶器均為手製。陶質為泥質或泥質夾砂,顏色多呈紅色或褐紅色;紋飾多為素面,少數帶有蓖紋、壓印紋、坑點紋、劃紋等,個別表面有乳釘紋飾;無彩陶,代表性器物是陶壺、三足陶缽、筒形罐,此外,尚有碗、盤、豆、鼎等。陶器中還發現了一些動物形塑造品。其中有豬頭二件,短嘴,張口,塑造簡單;羊頭一件,長角而粗,造型簡單;不知名器一件,形 象似一羊頭,中部鼻樑稍突,兩側下陷,似為鼻孔。
裴李崗遺址出土的三足陶缽
裴李崗遺址出土的雙耳陶壺
裴李崗遺址出土的筒形罐
裴李崗遺址出土的羊頭、豬頭陶塑
生產工具中典型器物石器有鋸齒石鐮、兩端有刃的條型石鏟、石磨盤、石磨棒等,主要為磨製,相當一部分為通體磨光;骨器 有鏃、錐、匕、簪等。
裴李崗遺址出土的鋸齒形石鐮
裴李崗遺址出土的石磨盤、石磨棒
裴李崗遺址出土的器物有獨具一格的文化面貌,被考古學界命名為“裴李崗文化”。早在距今約8000年前,裴李崗先民們雖還是穴式房居,但他們已開始定居,且從事以原始農業、手工業和家畜飼養業為主的氏族經濟生產活動。裴李崗遺址發現了距今約8000年前使用紅曲黴發酵釀成的酒,為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紅曲黴釀酒技術。可見中國酒文化之長遠,這也佐證在距今約8000年前,裴李崗農耕經濟可能已經有一定的規模了。
與陝西大地灣文化相比,裴李崗文化典型器物三足器無彩陶;大地灣文化鼎少見;裴李崗文化中出現了豬頭、羊頭等動物形的年代較早的陶塑,其它如紋飾也有一定的不同。這再一次證明古人類文化有著很大的地域性。
裴李崗遺址,為探索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發展及其與中原仰韶文化的關係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填補了仰韶文化以前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空白。同時裴李崗遺址還有較大規模的舊石器時代的遺存,這對於研究中國舊石器時代如何向新石器時代演化具有較大的價值。
2021年10月,裴李崗遺址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