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只有13歲的張承閣參軍入伍打鬼子。連隊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小鬼班,一共有十幾個像張承閣那麼大的孩子。別看這些戰士年紀小,但每個人都滿懷著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刻骨仇恨,並且胸懷大志,決心抗日到底、光復祖國、解放家園。
張承閣成為了小鬼班的班長,隨部隊打跑日本鬼子後,他又經歷瞭解放戰爭,一路槍林彈雨闖過來,他有幸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然而,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戰爭就再次來臨了。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中國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決策。11月,時任志願軍第九兵團20軍58師174團特務連副連長的張承閣雖不比奔赴朝鮮長津湖地區作戰。
1950年的朝鮮,遭遇了50年一遇的極寒,其北部地區白天氣溫最高也只有零下20度,而長津湖戰場位於朝鮮北部的高寒山區,海拔在1000米到2000米之間,夜間溫度甚至會超過零下40度。
更要命的是,入朝作戰的志願軍,由於軍情緊急,沒有配齊冬季禦寒的厚棉襖,只穿著華東地區的單棉衣,頭戴無帽耳的布質大簷帽,腳穿膠底單鞋就匆匆入朝了。這種狀況,別說打仗了,就連生存都是問題。
張承閣也是頭一回遭遇這樣艱苦惡劣的作戰環境,即便是解放前打仗,那也能吃飽飯。可眼下這困難程度,真是超乎想象。只能將不怕苦、不怕死的戰鬥精神發揮極致,把敵人打得滿地找牙。
長津湖惡戰中,張承閣所在師圍攻下碣隅裡,苦戰多日不下,傷亡及凍餓減員達到全師70%。張承閣的陣地位於公路邊的小山頭上,雖然有居高臨下的優勢,但美軍兵分兩路,一邊攻擊志願軍的陣地,一邊組織坦克順著公路突圍。
所以,張承閣不能只在陣地上阻擊,必須帶著戰士冒著槍林彈雨,圍堵坦克,這種情況讓連隊的傷亡很大。戰爭打得十分激烈,連長也犧牲了,身為副連長的張承閣被提為連長。那時,他只有19歲。
儘管張承閣久經沙場,可戰火是無情的,子彈也不長眼睛,他的一條胳膊被美軍的坦克機槍子彈打穿了。因為戰鬥緊張,也顧不上包紮,一直負傷六七個小時,張承閣的傷口才被團長看到。由於天氣嚴寒,傷口結冰,血被凍住了。否則,這要擱在平時就會因為流血過多而身亡。
張承閣能在長津湖活下來,算是撿了一條命。當從朝鮮戰場退回到祖國的懷抱,受到百姓嘉獎時,張承閣卻說:真正有功勞的是那些無數犧牲的戰士,大多數甚至連名字都不知道,這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和平。
戰爭中的倖存者,在經歷九死一生後,有的會選擇遠離戰爭,迴歸平淡生活。但張承閣始終留在部隊,1979年,已經成為師長的他,又參加了對越自衛還擊戰,親自在前線指揮戰士作戰,將班礦南側山埡口一帶的越軍合圍殲滅。
再後來,張承閣以副軍職務在杭州退休。有一次,他生病住院,老伴兒給他做了很多好吃的,張承閣忍不住抱怨道:做得太奢侈了!我們要提倡節儉!
19歲惡戰長津湖,火線提為連長,被打斷手臂,後當師長指揮越戰,張承閣將他的整個青春、生命都投入部隊,歷經九死一生,親眼目睹了太多戰士的犧牲。能夠活著看到這盛世中國,他很滿足,因為比起那些死去的戰友,他覺得自己能活著,就已經很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