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報道
近日,中信銀行釋出關於調整個人雙向外匯交易業務公告稱,自9月27日8:00起,該行各渠道將暫停個人雙向外匯交易業務開倉功能(含開倉委託),原有持倉份額的平倉交易不受影響。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收緊個人外匯業務。談及具體原因,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專家、助理研究員劉子熙向記者分析,主要是防範潛在的資本外流風險以及防範外匯風險從外部市場向國內金融市場傳染。
受訪人士建議,當前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多變,金融風險日益加劇,尤其是當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特徵越來越明顯以後,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增強,外匯風險管理尤為重要。
加大個人外匯賬戶管控
“近期外匯市場波動加劇,對於有持倉的客戶,提示您注意防範風險,做好倉位管理,適時降低持倉餘額。”中信銀行在上述公告提到。
在中信銀行之前,工商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也先後釋出公告,分別宣佈上調外匯業務風險等級、暫停新開戶、暫停辦理外匯兌外匯個人外匯買賣業務。
8月30日,華夏銀行釋出公告稱,將於2021年12月1日起,暫停個人外匯買賣業務,恢復時間另行通知。之後,該行對這一公告進行澄清宣告稱,“為升級最佳化技術系統,自2021年12月1日起,華夏銀行將暫停辦理個人外匯買賣(外匯兌外匯)業務,業務恢復時間將另行通知。個人結售匯業務不受影響,可正常辦理。”
劉子熙認為,銀行此舉一是防範潛在的資本外流風險。隨著歐美經濟體的復甦,出國留學和旅行限制等逐漸放開,個人換匯業務增加,資金有流出趨勢;二是外匯市場的大幅波動可能超過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而誘發外匯市場風險。為了防範風險從外部市場向國內金融市場傳染,保證國內金融市場平穩健康,有必要暫停個人外匯買賣業務。
“由於外匯市場是全球市場,24小時交易,市場短期波動也符合金融市場規律。在外匯市場,有些是加槓桿交易,市場波動容易帶來較大風險。”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告訴記者。
外匯風險管控重要性凸顯
平安證券研報中提到,2021年以來,美元指數和人民幣匯率變化一波三折。一季度美元指數從89.96震盪升值到93.18,升值3.6%;人民幣即期匯率從6.46震盪貶值到6.56,貶值1.5%。二季度美元指數從92.9震盪貶值到92.4,美元小幅貶值0.5%,而同期人民幣升值1.7%。
畢馬威匯率風險管理團隊指出,當前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多變,金融風險日益加劇,尤其是當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特徵越來越明顯以後,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增強,使企業海外投資與運營面臨的匯率風險形勢越來越嚴峻。不少中國企業尚未樹立科學的匯率風險管理理念,在粗放型的管理方式下,企業通常採用兩種方式應對匯率風險:
一是被動承擔風險或試圖透過預測市場走勢賺取額外收益。由於匯率波動加劇,海外業務的幣種錯配使得投資的綜合收益率持續惡化甚至為負。此外,由於企業缺少管理交易外匯風險經驗,對賭型交易策略容易滋生交易舞弊事件,可能試圖透過財務造假或是虛假交易掩蓋策略失誤。
二是利用金融衍生品進行套期保值。一方面,由於缺少科學依據,套期保值往往面臨成本高和策略設計不合理等問題,使得套保效果並不理想;另一方面,雖然一些企業透過套期保值降低了實質性匯率風險,但卻未建立起配套的套期會計核算體系,導致利潤波動較大,財務風險升高。
在此背景下,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外匯風險管控重要性凸顯。
婁飛鵬表示,外匯市場金融產品日益增多,個人和企業投資者需要樹立風險中性理念,重點圍繞套期保值等運用金融產品,具體包括外匯掉期、期權、遠期、互換等金融產品。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也指出,未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將繼續堅持市場化方向,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特徵將更為明顯,市場主體要堅持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充分了解、利用好銀行提供的各類外匯衍生產品和服務,更好聚焦主業,切實提高匯率風險管理水平。
(編輯:朱紫雲 校對:燕鬱霞)